战"疫"中,他们用微光点燃炬火!他们叫志愿者!

我看到和听到了很多悲伤,感叹生命的卑微,我也看到和听到了很多勇敢,感受了生命的伟大!如果真有什么是值得颂扬,值得铭记的,就是每个心怀善意,如你如我的普通人,点滴付出和坚韧,让人们互相取暖,给我们向上的力量。

——志愿者卷卷

(青山船厂社区的志愿者为空巢老人送菜)

他们是生活在城市乡村万家灯火中的普通人,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将临,

本可以退避的他们,却选择了挺身而出,

成为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的主力军之一,

在社区消杀;

在隔离点配送;

在超市药店采购;

在摁下暂停键的城市乡村四处奔波……

“大白叔叔”是我最喜欢最自豪的模样

图片中的小女孩叫可可,因为家里人都确诊感染新冠肺炎,5岁的可可需要一个人接受隔离观察。为让孩子的家人安心治疗,东西湖区将军路街姑李路社区的志愿者张帆给可可当起了“临时奶爸”,照顾小可可起床、洗漱,陪她看动画片,讲绘本故事。

可可喜欢这个胖胖的、穿一身白色防护服的叔叔,一直管他叫“大白叔叔”,

她给“大白叔叔”画了一张画。张帆说,“这是可可送我的画像,她说我就像画上的模样,这也是我最喜欢最自豪的模样”。

清华保研生兼职消杀员 日喷药水五百斤全身汗湿

湖北襄阳,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四学生孙峻梓一连十几天背着50斤重的消毒水入户消杀,一天要喷500斤药水。

孙峻梓已经保送清华大学研究生,他的妈妈吴瑞勤是中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负责为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家中进行彻底消毒。看到消杀队人手太紧张,孙峻梓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消杀工作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消毒用的雾化器装满消毒液足有25公斤。“如果是电梯楼还好说,但是在某些居民楼,七八楼要爬上爬下,是很困难的。”消杀队里多是五六十岁的老同志,而消毒任务又很艰巨,年轻的孙峻梓作为唯一的“壮劳力”,挑起了重担,也常常累得一身汗透。

面对消毒工作的风险,孙峻梓表现得十分坦然,“只要做好防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与其让五十多岁的老同志上,不如我多干些!”

管2800人吃喝的“邻家小姐姐”

2月15日,咸宁通城县雨雪纷飞。

隽水镇东港村志愿者黎伶俐步行4公里为村民买药品和母婴用品,鞋子早被雨雪浸湿。

村民皮大姐在村委会取东西时,看到冻得直跺脚的她,心疼不已,赶紧回家拿来了棉拖鞋和一双厚厚的棉袜给她穿上。

县里实施了“三级隔断”、“居家防疫”管控措施,黎伶俐一个人负责全村2800多人米面油、奶粉尿片、药物等生活必需品的代购服务,从此温婉的伶俐变身为全村父老乡亲眼中细致又贴心的“邻家小姐姐”。

收集订单→整理→发单→分拣→配送→对账,流程简单高效,背后却是满满的辛苦付出。

整理订单信息常常熬到深夜,隔天早上又要步行出门采购……

为了解决村民田藕、荞头、红薯粉等农产品滞销难题,

黎伶俐还在村委会设立村民物资交易互换平台,并在自己所住小区微信群帮助村民推销。

微信群每天都有对伶俐表达谢意的刷屏画面。

我18岁了,长大成人,当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绵力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朱如归说,这是家人给他取名的来历。

农历腊月二十八的晚上,朱如归在陕西宝鸡家中,象往常一样躺在床上打开手机浏览新闻,看到武汉新冠肺炎的消息铺天盖地,这位18岁少年的内心掀起了巨浪。

尤其是看到钟南山院士告诫大家疫情期间不要去湖北,自己却在一线奋战,朱如归希望共同战疫的心情愈加强烈。于是,他踏上了通往疫区的征途。他乘火车到西安,再转乘火车到河南信阳,然后沿着107国道步行一天一夜,来到湖北孝昌县。

00后朱如归成为了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感染重症隔离区唯一的志愿者。参与抗击疫情工作以来,他照顾过呼吸科所有确诊的病患,累计献工200多小时。

朱如归说:这次疫情结束之后,我也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最起码以后不会虚度光阴了。也许偶尔会涌起一丝自豪感,但我也知道自己做的是最普通的事。我来做志愿者这件事本身,或许也会让社会重新认识我们这一代,我们并没有垮掉。

“不图啥,能为社区做点事,心里舒服”

老爹爹叫董光余,老婆婆叫王翠娥,

两位老人今年都82岁了。

是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豹澥街万年台小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夫妻。

2月15日,老两口到社区申请当志愿者,16日一早就开始值班守楼栋。

无论天晴刮风下雨,他们一直盯着路口和楼梯,只要有人进出,就严格盘问检查,一点过不了关,就别想进出。他们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以上,到今天已经连续工作15天了。

有居民调侃说:“他们真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

网格员们却说:“他们不仅管得宽,还管得好”。

记者问:“这么大年纪为什么要当志愿者?”

老人说:“不图啥,能为社区做点事,心里舒服些。”

“近二十张物资签收清单我都拍照存在手机里,那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43岁的杨戈玲是位老师,是位战“疫”志愿者,也是位甲状腺癌患者。

疫情暴发初期,她取消出行计划,乖乖呆在家中,甚至曾反对丈夫去当志愿者。

医疗物资最紧缺那会儿,十多家医院对外发布了接受社会捐赠的公告。朋友的单位急需5瓶消毒水,正巧另一位朋友也有意捐赠。杨戈砂迈出了作为志愿者的第一步,帮助双方解了燃眉之急。

从此,她和丈夫一起,想方设法为医院对接转运物资,一张张保存在手机里的物资签收单,是她最引以为傲的宝贝。

癌症患者免疫力低,更需要加强防范。但为了对接海外的捐赠方,杨戈砂却常常忙到到凌晨两三点。白天又张罗在交通管制的武汉协调交通转运配送……不知不觉,杨戈砂已经先后为13家医院送过物资。

徒步逆行30多公里,“逆战勇士”留下令人泪目的“遗书”

2月18日,李玲芝在向阳逻志愿者协会申请时写道:“在做志愿者期间,一切的安全和后果自己负责,万一我不幸被感染病毒导致死亡,请将我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做科研,尽最后的力量。国有难,召必去。

48岁的李玲芝是长沙广播电视台制作中心的一名员工。开车送表妹返汉后却遭遇武汉封城。

“与其每天坐在家里,不如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她第一想法就是在武汉做志愿者。

李玲芝看到了武汉新洲区阳逻街道发出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并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为了到达志愿服务的隔离点,李玲芝顺着230国道,走了7小时30公里,脚趾都淤青起泡。

被隔离的人不能离开房门半步,志愿者要为他们当传话筒,做心理安抚,向医护人员、街道汇报,配送一日三餐,定时收拾饭盒和生活垃圾,协助医护人员做采样检查、登记……

谈起志愿者工作,李玲芝说:“每天的工作就是宾馆保洁员加简单版的护士,反反复复,有时要忙到深夜。和军人、医生护士比起来,没有可比性。但我觉得自己对这个社会也出了份微不足道的力。”

即便你只有一点余热,一分微光,像那萤火

但手足相抵,同担悲苦。

一人力薄,万人力勃。

此刻的你们,就是那团炬火

用你们眼中的“微不足道”,

温暖这世界……

垄上频道农村广播全媒体记者:方楚楚

责编:张雯

编审:陈雯 黄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