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好人杨关 单手撑起养殖大产业 带领村民齐致富

“不向命运低头,永远走在奋斗的路上。”这是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黔杨养殖场总经理杨关人生的真实写照。他从一名打工者,到意外伤残,再到艰苦创业,杨关奋斗的步伐,一刻也没停歇,最终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带领着贫困群众一起发家致富。

一场意外落下残疾

杨关,这个普通的苗族汉子,出生在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宋旗镇创新村,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只身外出打工,在外艰苦的生活赋予了他坚强的意志。然而,2002年,杨关在工作中不幸受伤,左臂截肢,成为二级伤残,完全失去劳动能力。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一家老小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了绝境。但杨关并没有因此向命运屈服,在村两委的关心下,在政府的帮助下,他逐渐从阴影中走出,坚强地站起来。

每每忆起这些,杨关都会万分感动,他说:“人活着心中一定要有信念,有那么多人关心,要懂得感恩,因为有爱就有希望,我一定要努力奋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大坡村村党支部的帮助下,2004年杨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人生也找到了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身残志坚艰苦创业

因残疾不能外出务工,杨关想了很多办法,他始终坚信“只有创业、才能拯救自己,撑起这个家”……干活不方便,杨关一直努力着,一边帮助父母干点农活,一边思考赚钱路子,他觉得养猪是一个赚钱的行业。但没资金、没经验、没技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摆在他眼前。为了学到养殖技术,他曾经在养殖场里做过苦工,四处考察并向技术人员“取经”,也经常到书店购买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专业资料。十年的养猪经历,厚厚的养猪日记,记录着他一步一步成长的历程,从养殖2头猪开始的门外汉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家”。他的坚强和坚持深深感动着周围的人,大家都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2012年,在安顺市、安顺经开区残联、组织人事部等沟通协调下,安顺经开区农林牧水局出资25万元用于养猪场的基础建设,加上他多年积累的资金,向朋友借,总共筹集4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0余亩的养殖场。当年,安顺经开区黔杨养殖场正式挂牌成立。这些年来,杨关的养猪事业越做越大,越办越红火,已由当初的两头母猪发展成现在的存栏500多头,年供应商品猪近2000头。如今,杨关创办的养殖场成为了安顺经开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帮扶工程”示范基地;安顺经开区“残疾人扶贫养殖”示范基地;安顺经开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杨关也于2012年11月被评为安顺经开区“十佳基层党员创业致富之星;2013年3月被评为首届“影响安顺”十大公益人物;2013年10月入选“最美安顺人”;2015年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行业道德标兵”、安顺市“劳动模范”;2019年1月荣登“贵州好人榜”。不忘初心带富乡邻

致富后的杨关没有忘记村民,看到村里还有像他一样的残疾人处于贫困线上,他开始盘算着如何带领他们一同过上好生活:“一人富了不是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我是一名党员,不仅要做脱贫致富的榜样,还要做带领乡亲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为带动更多的老、弱、病、残及困难群众改善生活,帮助他们尽快脱贫,杨关无偿赊了100多头小猪给积极的村民饲养,并承诺可以等猪长大卖出去后再收回成本,还把猪苗无偿提供给有困难的残疾人饲养。同时,他积极安排残疾人到养殖场就业,遇到创业有困难的返乡农民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目前,他的养殖场里有员工10人,其中6名是残疾人,每人每月2500元工资。在养殖场打工的村民杨晓东,在赊猪之前家里也养过猪,可是没有人指导,技术、防疫等方面欠缺,还要担心猪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养起来十分吃力,为了赚钱养家,他曾经四处打工,居无定所。在杨关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家里的猪越养越多,杨晓东不仅熟练掌握养猪技术,还被杨关聘为养殖场的技术人员。如今,杨关正带领周边村民一起发展,奋力奔小康。

来源:天眼新闻

责任编辑:李芬

在微信中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

或找小牧民 ‭1‭‭‭3971591889

加入垄上畜牧社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