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期是指从小麦播种出苗到小麦起身拔节前,其生长特点是以长叶、长根、长蘖为主的营养生长。小麦苗期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常会因耕作质量差,管理不到位等而造成一些异常苗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如果及早采取措施,仍能使其转化为正常麦苗。下面介绍几种异常苗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1深播苗
因前茬秸秆较多,旋耕机在翻耕时切草不均匀,播后遇上大雨,在秸草较少或无秸草地段极易造成埋种过深,表土板结,出苗迟缓,甚至麦苗不能正常出苗,或出苗后茎细、叶小、尖黄、株少、蘖少,以至于后期减产。发生这种情况,应在墒情适宜时立即用齿耙进行麦地松土、清棵,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及时出苗和分蘖。深播的麦苗会出现地中茎,这也是深播麦苗的典型特征。
2疙瘩苗
在播种量过大,播种技术不精时,往往会出现播种后的麦苗成疙瘩苗。耕地技术不好,土块不碎,大坷垃多;或播种行走时步子不均匀,在行走慢的地方也常有疙瘩苗出现。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掌握科学合理的播量,播前做好种子发芽率测定。二是播前精细整地,力争土粒细碎。对于播种过密形成的疙瘩苗,应用中耕技术及早把多余的苗子除掉。
3立针苗
播种质量差,播种量过大,播种过深或播前整地不精细,播后镇压时严重压苗等都易形成立针苗。另外,有时为防麦苗受冻,施用土杂肥盖麦苗,盖得厚,到春季起身时,也容易形成立针苗。立针苗叶片针形,分蘖少,叶片少,麦苗长得细,长相差,形不成足够的分蘖。为防止出现立针苗,在提高整地质量和掌握适宜的播量的同时,还应注意把握合理的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防止过深过浅。不论哪种原因形成的立针苗,都要扒土、中耕去掉多余的麦苗。并及时对立针苗进行施肥浇水,尽快让立针苗健壮生长。施肥宜浇2%-5%的尿素或磷酸二铵溶液。
4露籽苗
盖土不匀或者套播小麦,或因机械故障等原因,容易出现露籽苗。露籽苗容易发生冻害,易倒伏,后期易青枯,使用除草剂时也易产生药害,防治的办法是及早盖土。对套播麦可在旋耕机中间安装大规格犁刀,反旋开墒沟,用开沟形成的细土盖种。
5缺苗断垄
主要是地力墒情不好,或地面不平,浇水不匀;小麦发芽率不高,掺拌不匀;坷垃大、播种机故障及地下害虫的危害造成的。一般麦垄15厘米以下无苗是缺苗;麦垄15厘米以上无苗是断垄。预防措施:一是精细整地,地要平整。二是足墒播种,如果播种时土地欠墒,一定提前1周浇水,待水分适宜时再播种。三是一定做好麦种的发芽试验,发芽率低于95%的尽量不要用做麦种,播前拌种要匀。四是适时防治地下害虫。
6旺长苗
在温度偏高和播种过早、肥水过猛时,往往形成冬前麦苗旺长。出现这种情况,会降低麦苗的抗冻能力,降低分蘖成穗率,后期容易出现病害、早衰、倒伏,因此不利于高产。凡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要及时实行镇压,过旺的可以多次镇压,有条件的可深耕断根,过度旺长的麦苗并适量喷施多麦巨金等高效化控产品,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节,并适当迟施拔节孕穗肥。
(来源:金秋仟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垄上水稻社群等你加入!★
为更好地服务水稻种植户和水稻产业相关人员,
垄上水稻社群将为广大乡亲提供
水稻病虫害防治、天气预报、田间管理、增产增收等信息。
水稻夺高产 就来垄上水稻群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果小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