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武汉召开“礼赞新中国 喜迎军运会”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精准脱贫攻坚战”专场。武汉脱贫攻坚交出成绩单:2014年至2018年,武汉共实现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500人脱贫、271个贫困村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6%下降到2018年底的趋近于零。
派驻1059个驻村工作队奋战脱贫一线
村民喜迎亮化、洁化、绿化、美化新生活
市扶贫办介绍,武汉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进展,到2018年底,武汉基本结束了农村存在绝对贫困人口的历史。为了有效防止出现新增贫困人口和已脱贫人口返贫,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及时纳入,应扶尽扶。
据了解,武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黄陂、新洲、江夏、蔡甸4个新城区的43个街(乡、镇)。特别是一些革命老区街(乡、镇)所属偏远的湖区、山村,基础条件更加薄弱。
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在资金投入上,从2016年到目前,投入中央、省、市、区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8亿多元。在力量调配上,共选派1059个驻村工作队、3225名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全市3.4万多名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
五年以来,武汉发挥特大城市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城乡均衡协调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相结合,推进“五个一批”、“八大工程”的实施,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介绍,目前,武汉农村居民每人每月635元的低保标准、1200元的特困供养标准远高于脱贫标准。蔡甸、江夏、黄陂、新洲四个新城区均开通了轨道交通。271个贫困村动力电、公交车、通讯、宽带、广播、电视信号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实现了湾湾通。271个贫困村都建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电商综合服务站、村卫生室、图书室、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实行“五务合一”,村民看病就医、买卖商品、存贷资金、办理事务基本可以不出村。农村居民逐步过上亮化、洁化、绿化、美化的新生活。
271个贫困村集体年总收入达4400万元
告别“空壳村”成立合作社走上产业兴村路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武汉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全市城乡携手奔向全面小康。
长江网记者了解到,目前,武汉271个贫困村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18年,27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406万元,村均收入达到16.3万元,改变了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状况,村集体有财力自主解决村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全市积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组织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达到618个,其中贫困村94个,仅2018年就吸引社会投资156.9亿元。通过引进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实现与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闲置房屋、荒山、滩涂等资源价值得到发现,有效助力农民增收创收。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在全面解决贫困人口吃穿不愁的基础上,武汉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四个方面问题展开“清零行动”。武汉贫困户看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全市完成所有C、D级危房全覆盖改造,实现贫困户安全饮水100%达标。
据悉,2015-2018年,各级驻村工作队共筹集帮扶资金4.4亿元,为驻点村兴办实事13108件。“中国社会扶贫网”武汉地区注册爱心人士达172万,贫困户需求对接成功率121.6%,综合对接率达96.5%,掀起了全市利用城市资源帮助农村贫困人口的热潮。
来源:长江网(记者李英波 通讯员杨绍武)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