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普济镇杨岔路村:寻找乡村振兴“金钥匙”

近年来,江陵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幅乡村美景正徐徐展开。

该县普济镇杨岔路村是这幅千里江陵乡村美景图的一部分。

金秋时节,万物飘香。在杨岔路村,往年秋收后堆积如山的秸秆堆不见了;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一排排整齐的行道树映衬着秋日美景;走进村庄,一栋栋整洁干净的民房鳞次栉比,曾经恶臭难闻的垃圾堆没有了;挂在村民脸上的笑容如同秋日的晴空,让人心旷神怡……这些,无不在诉说着老百姓生活的变化。

党支部带头助推乡村产业腾飞

杨岔路村曾是江陵县远近闻名的省级重点贫困村,村里一无产业、二无资源,村“两委”缺乏战斗力,百姓脱贫苦无门道……提起当初的苦日子,村里的老干部刘先元感慨良多:“140户496人的贫困群众,就是村级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村里没有致富门道,也缺乏发展动力,年轻人都出门谋生了,留下来的老弱妇孺只能越来越穷。”

不能这样一直穷下去了!杨岔路村的老百姓形成共识:一定要拔掉穷根,祛除穷病。

村庄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重点在“头雁”。选优配强村“两委”成为杨岔路村脱贫致富的前提,也是改变杨岔路村众多沉疴的关键。

2018年村“两委”换届,村民通过民主选举将致富能人严圣才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发展经济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严圣才给自己明确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的工作方向。

抓党建、强支部;抓产业,促增收。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杨岔路村兴起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东风,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被点燃,杨岔路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村“两委”的引导下,杨岔路村因地制宜,重点打造葡萄产业园、小龙虾合作社,全村土地资源被盘活,流转率持续攀升……

伴随而来的,是一个个村级集体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贫困户有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一件件民生实事有了资金去落实落地。

杨岔路村村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发展气场,葡萄产业园、蔬菜种植合作社、小龙虾合作社等规模越办越大,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路径越来越宽广。

2018年,杨岔路村顺利通过各级脱贫验收,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戴了多年的“穷帽子”终于摘下,憋在刘先元心里的闷气终于顺了。农闲时节,刘先元还到村里的合作社参加劳动,按天计酬,他觉得特别殷实、满足。

发动群众打响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

脱贫不是最终目的,乡村振兴才是发展方向。为了让村庄更美、环境更优,杨岔路村又打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重、覆盖人群广,与老百姓的参与度息息相关。杨岔路村“两委”明白,要打赢人居环境整治硬仗,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要像接待‘访人家’一样,每天把自己的屋里屋外和房前屋后整理好、扫干净。”村里78岁的冉贤珍老人对前来做入户动员的镇村干部如是说。

过去,由于通讯和交通不便,青年男女在结婚定婚之前都有“访人家”的习俗,委托亲属到对方家庭及附近进行访问,以了解对方的人品、家境、家庭卫生等方面情况,作为确定是否结婚定婚的重要依据。

借鉴“访人家”习俗,杨岔路村探索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法,即“一日一检查、一日一评比、一日一公示”,并归纳出环境整治“五字诀”,一“看”榜样学习先进经验,二“开”屋场院子会动员农户,三“比”你争我赶形成激励,四“评”奖优评差及时反馈,五“查”督导整改长效管控。

“五字诀”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村民也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为“我支持”,人居环境整治也由“要我干”到“我要干”。

“环境整治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做好日常保洁维护是与环境整治同等重要的大事。普济镇党委书记王晓禹表示,“要坚持做好‘两个全覆盖’,公共区域卫生由村里负责,房前屋后的私人区域由农户自行清扫,实行网格化管理,划定责任区域,保证处处有人管、人人都参与。”

产业强了,腰包鼓了,环境美了,生活富了……杨岔路村的乡村景象已发生根本性蜕变,正为千里江陵乡村美景图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荆州日报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