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科普直播活动收官 反响良好

“吃转基因食品,我们的基因会变异吗?”“肿瘤癌症发病率这么高,与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有关吗?”“发量稀少,转基因技术可以拯救吗?”现如今,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甚微,导致谣言甚嚣尘上,大众舆论更是为此争论不休。为让“转基因”更真实、生动地展现在民众面前,由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共同推出“农业转基因的奥秘”专题访谈网络直播活动,8月21日上午在湖北广播电视台260平方米演播大厅火热进行。

访谈期间,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主任梅香生从政策法规、监管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梅主任表示,十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先后八次提到转基因技术,我国也是世界上较早制定并实施转基因生物管理法规的国家之一。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研究应用的基本政策是“积极稳妥”。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广笑从“何为转基因、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现场,两位专家与直播网友、965333热线观众进行了互动,细致解答了网友观众们生产生活中关于“转基因”的困惑,获得了网友的纷纷点赞。据统计,仅仅60分钟的直播访谈,在线观看人数达23万余人。

如果您想了解转基因的真相,却错过了此次访谈,垄上将本次访谈中的问题、专家解答一一罗列出来。若您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可通过长江云、云上垄上、965333热线电话联系我们。

一、到底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广笑: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通过外源基因的稳定遗传和表达,达到品种创新和遗传改良的目的。当然也可通过干扰或抑制基因组中原有某个基因的表达,去除生物体中某个我们不需要的特性。通俗地讲,转基因就是人为地将一个生物的一个或者几个基因转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使其安家落户并发挥功能。自从人类养殖动物和耕种作物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养殖的动物和耕种的作物进行遗传改良,即育种,传统的育种主要采取杂交育种。但无论是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还是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转基因育种技术,都是以使动物或植物获得优良基因为目的来进行遗传改良的,在这个层面上,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本质相同,都是遗传物质即基因的交换。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较,转基因技术有两个优点:(1)如杂交育种技术只能在生物体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可打破物种间的屏障,这样就拓宽了可利用基因资源。(2)传统育种技术操作对象是生物体的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因此选育周期长、工作量大;而转基因技术目标基因明确、可控制性更强,后代表现可以预期,育种周期也大大地缩短了。

二、目前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广笑: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等许多领域,比如:(1)食品工业领域,可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曲霉、酵母等微生物菌种,通过发酵可生产食品添加剂,或直接用于食品如奶酪等的生产。(2)环保领域,已开发出能降解农药、化工染料,去除重金属污染的基因工程微生物。(3)能源领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发酵生产的清洁的可再生燃料乙醇。(4)医药领域,基因工程疫苗(如预防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子宫颈癌9价疫苗)、抗体、干扰素和激素(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类药物已应用于临床。(5)农业领域,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育种,如抗虫、抗病、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等。

三、转基因技术安全吗?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广笑:像许多其他科学技术成果一样,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会带来潜在风险。因此转基因研发与应用必须在严格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管下进行。现在的安全评价机构、评价体系和评价内容是科学、规范、可靠的,能够确保批准上市的产品是安全的。国际上一些组织机构对转基因农作物是否安全开展了大量工作,一些相关权威部门也就转基因农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发表了意见和结论。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4年的《粮食及农业状况2003-2004:农业生物技术》报告中就指出“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尚未发现可验证的、因食用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的食品而导致的有毒或有损营养的情况。数以百万计的人食用了由转基因作物加工得来的食品主要是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但未发现任何不利影响。”同时指出,“在已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中,尚未有转基因作物造成重大健康或环境危害的可证实报道。”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发布的一份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报告中也指出“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的消费尚未产生任何已知的负面健康影响”,但是同时也认为应该“必须继续进行安全评估”。 美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总审计局在发布有关转基因作物或食品的报告中,也都明确指出现在进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尚未发现生物安全性问题。

四、我国从外国进口这么多转基因产品,国外转基因技术发展情况如何呢,它的出现给全球带来了哪些变化?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广笑:现在全球转基因技术研发势头强劲,发达国家都在抢占这个技术的制高点,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跟进,已有67个国家或地区应用了转基因作物。2017年,全球29个国家共种植了1.898亿公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1996年多了112倍。美国政府态度积极,方向明确,已占据了全球转基因产业发展先机,在全球种植业具有明显优势。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给全球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如1996 -2016的21年间: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量增加6.576亿吨,为全球1700万农民带来了1861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其中95%的农民来自发展中国家;节约1.83亿公顷土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减少了8.2%的农药使用(6.71亿千克的农药);帮助超过6,500万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缓解了贫困。

五、发展转基因技术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主任梅香生: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化肥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许多国家把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人多地少、水缺、水旱灾害频繁,病虫害发生率高,破解农业现代化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六、我国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应用的基本国策是什么呢?

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主任梅香生: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研究应用的基本政策是“积极稳妥”,也就是说,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一方面,要大胆研究创新,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法规程序,稳步推进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商业化应用,确保安全。

七、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上是如何监管的呢?

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主任梅香生:按照国务院制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源头监管,加大执法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条件,加强对品种审定、生产加工等环节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种子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严厉打击和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种子生产经营、商业化生产管理、标识监督管理,杜绝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农作物种子和产品的行为。

八、我国有哪些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法规制度?

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主任梅香生: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制定并实施转基因生物管理法规的国家之一。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依据“条例”,农业农村部、质检总局先后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5个办法以及相关公告、技术指南、标准和规范,形成了一套涵盖研发、生产、加工、进口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相关应用均作出了规定。

九、目前国家对发展转基因技术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主任梅香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我国转基因工作的战略方针是:“积极研究、严格管理、审慎应用、科学宣传”。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十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先后八次提到转基因技术。2007年首提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2008年强调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和2010年提出要加快推进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则提出了“分子育种”这一与转基因相近的说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首次转基因科普写进一号文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写入“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

十、如何看待我国公众舆论对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

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主任梅香生:纵观科技发展史,受公众科技认知水平影响,每次重大颠覆性理论和技术突破,都会引发激烈的争论。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公众对其认识有一个过程,存在疑虑和担心是正常的:1.世界各国资源禀赋不同,转基因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不同,对转基因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政策;2.不同产业、不同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抵制或欢迎;3.社会、政治、文化、伦理、宗教等因素考虑。具体到我国来说,引起我国社会舆论对转基因问题激烈争论的特殊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转基因”意译容易引起公众恐慌,公众误以为外来的基因会在物种间自由转移,进而改变人类基因,影响后代。(2)近年来我国农业连连增产,农产品供给充足,公众现在主要关注质量安全,在安全问题上容易受负面言论影响,对一些谣言“宁可信其有”加剧了对转基因的担心和抵触。(3)极少数组织和个人别有用心,把转基因“妖魔化”、政治化,一到敏感时期就进行炒作,散播谣言,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稳定。总体而言,虽然对转基因安全性已有科学的判断和共识,由于涉及多方面利益,争论因素及其复杂性,我国公众舆论对于转基因问题形成统一、正确的认识尚需社会各界的长期努力。

来源:垄上行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