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褐纹病的识别及防治

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

茄子褐纹病

茄子褐纹病又称褐腐病、干腐病,是茄子重要病害之一。在北方与茄子绵疫病、黄萎病一起被称为茄子三大病害。褐纹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其发病程度因气候条件或地区而异,如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较重。常引起幼苗猝倒、叶斑、枝枯和果腐等,以果腐损失最大。留种田茄果发病最重,据海南东方、琼海等地调查,采种株病果率一般为40%~50%,个别地块高达80%以上,导致留种田采收不到种子。此病仅危害茄子。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茄果,也侵染叶片和茎杆。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上产生浅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病斑,扩大后变为暗褐色,半软腐状不规则形病斑,病部出现同心轮纹,其上产生许多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果常落地腐烂或挂在枝上干缩成僵果。

叶片受害,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初为水渍状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大至直径1~2cm,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色至深褐色,病斑上轮生许多小黑点。病组织脆薄,易破裂成穿孔状。

茎杆发病,多以茎杆基部发病较重,病斑褐色,梭形,稍凹陷,呈干腐状溃疡斑,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病部表皮常干腐而纵裂,皮层脱落而露出木质部,遇大风易折断。苗期发病,多在幼茎基部形成水渍状、近梭形或椭圆形病斑,暗褐色,稍凹陷并缢缩,导致幼苗猝倒死亡。幼苗稍大时,则造成立枯症状,病部产生稀疏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器)。

病原

病原为茄褐纹间座壳Diaporthe vexans (Sacc.et Syd.)Gatz.,属子囊菌亚门间座壳属。有性态自然条件下少见,如有则多长在茎或果实上的老病斑上。子囊壳多2~3个聚生在一起,球形或卵形,有不整齐的喙部。子囊倒棍棒形,无柄。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透明,长椭圆形或钝纺锤形,横隔处稍缢缩。

无性态为茄褐纹拟茎点霉 Phomopsis vexans (Sacc.et Syd.) Hartter. 。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球形或扁球形,大小为55~400μm×45~250μm。分生孢子器内可产生两种分生孢子:一种为椭圆形,另一种为丝状并一端弯曲呈钩状,两种孢子均为无色,单胞。椭圆形分生孢子大小为4.0~6.0μm×2.3~3.0μm,丝状分生孢子大小为12.2~28.0μm×1.8~2.0um。一般椭圆形孢子占多数,丝状孢子少见,如有则长在茎杆及果实上的分生孢子器内,且不能萌发。

病菌在各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查比克氏(Czapek)组合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病菌发育温度范围7~40℃,最适温度为28~30℃。形成分生孢子器的适温为30℃。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而在新鲜茄汁浸出液中萌发最好。在自然条件下病菌可侵染茄子、辣椒,以侵染茄子为主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残体及种子内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表层越冬,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作为第二年初侵染源。据报道,病菌在种子内可存活2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以上。种子带菌常引起幼苗猝倒和立枯,病残体带菌常引起茎部溃疡。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引起再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田间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也可通过伤口侵入。侵入后在幼苗上经3~5d,成株期经7~10d,发病部位即可形成分生孢子器。病害的发生、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28~30℃高温和80%以上的相对湿度发病重。因此,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引起病害流行。苗床播种过密,田间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栽植过密,植株郁蔽,通风透光差容易引起病害流行。此外,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一般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比紫皮茄抗病。

病害控制

茄子褐纹病防治应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耕作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绿皮茄比紫皮茄抗病。

2.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  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采种,如种子带菌或怀疑带菌,应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5min或50℃温水浸种30min,取出后立即用冷水冷却、播种、催芽。种子消毒也可用药剂处理。

3.实行轮作  应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南方地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北方地区实行4~5年轮作。

4.加强栽培管理  旧苗床土壤用福尔多林处理或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处理。新床选用无病净土、不重茬。施足底肥,宽行密植,提早定植。地膜覆盖栽培或行间盖草。结果后立即追肥,并结合中耕培土。茄子生育后期,采取小水勤灌,以满足茄子结果对水份的大量需要。雨后及时排水。

5.药剂防治  幼苗期或发病初期,喷施下列杀菌剂:70%代森锰锌、50%克菌丹。定植后在基部周围地面上,撒施草木灰或熟石灰粉,以减轻茎基部侵染。成株期、结果期应根据病势发展情况,每隔7~10天喷1次药,连喷3~4次。有效药剂有:波尔多液(1:1:200)、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80%大生M-45、50%苯菌灵、64%杀毒矾、40%甲霜铜、12%绿乳酮等。

【来源】南方蔬菜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加入垄上蔬菜圈,获取更多蔬菜资讯!
↓ ↓ ↓
垄上娃娃菜微信号:17343206025
(请转发到微信再打开扫描二维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