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梅川镇“铁牛”奏响荆楚大地丰收曲

机声隆隆,稻浪翻滚。11月13日,武穴市梅川镇松阳村水稻基地,锐彦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杨愉锐驾驶拖拉机,穿梭在金黄的稻田里,收割最后一批600多亩中晚稻。收割、烘干、加工,一气呵成。

“合作社现有社员150人、农机220多台(套),建有粮食烘干车间、大米加工生产线和仓库等。”杨愉锐说,今年合作社流转2350亩地,土地托管6000多亩,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15万亩。

这几年,杨愉锐主攻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开展土地流转、机械作业、租赁、托管等“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延伸产业链条,创立大米品牌,带动1万余农户增收。

推进社会化生产服务,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湖北现有农机服务组织8000多个,从业人员14万多人,其中农机合作社近3000家,社员达10万多人,2020年农机作业服务收入约260亿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农民种田稳粮的主力军,农机作业服务产业已成为兴机富民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下,湖北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农机保有量已突破1280万台(套),农机装备覆盖农、林、牧、渔业,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环节。

“不看谁收得快,就看谁损失少。”今年9月举行的全省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中,农机手按照既定路线前进,不断调整高度和行进速度,以精准操作尽可能避免粮食损失。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水稻生产主产县以水稻机收、产地烘干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水稻收获市场秩序稳、推进速度快、机收质量高,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减损就是增收。湖北中稻面积超过2000万亩,损失率在3%至5%之间,以湖北粮食总产500亿斤为计,其中秋粮产量就有400亿斤,减损一个百分点,就能多收4亿斤粮食,相当于增加40多万亩种植面积。

荆楚大地“铁牛”驰骋,唱响丰收喜悦,敲开致富大门。如今,各地农机部门全力提升农机装备、作业、服务、科技等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农机力量。


文章来源: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肖敏 通讯员 周雄峰

责任编辑:毛林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