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进入七月以来,我市长期多雨寡照、高温、湿度大,梅雨伏天叠加,水稻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目前早稻进入灌浆至成熟收获期,中稻进入拔节孕穗期(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晚稻进入移栽返青期。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市大部分地区降雨仍然偏多,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高温热害。根据当前水稻生产形势,为科学应对不利天气条件,夺取水稻丰收,特别要加强以下关键管理措施。

早稻:

1.防洪排涝

疏通“三沟”,确保排水通畅,提早应对洪涝灾害。对受淹田块,尽快排水露田,恢复根系生长活力,防止倒伏;利用清水清除稻株上的泥浆杂物,促进叶片功能恢复。

2.应对高温

采取叶面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方式,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防止早衰,有效减轻高温热害影响。若遭遇高温热害,后期应间歇灌溉,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切忌断水过早,防止早衰和高温逼熟。一般在收获前一周断水。

3.病虫害防控

高温高湿易导致病虫害加重发生。要实时关注植保部门关于水稻“两迁”害虫、特别是稻飞虱的虫情测报,及时进行防治。

4.适时收获

适时抢晴收获。一般在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时收获,防止“割青”和“过熟”。

中稻:

1.适度晒田

对长势旺、分蘖多的田块早晒、重晒;对长势弱、分蘖少的田块适当轻晒。沙壤土晒田不宜过重,以免浪费肥效。低洼田、冷浸田、烂泥田重晒,晒田7-10天,晒至田间开小裂、白根露泥面、脚踩不陷泥为好。

2.水分调控

浅水勤灌,恰逢三伏天,高温来临,要确保田间不可缺水,保持3-5厘米水层,促进颖花分化,提高结实率,减少因高温造成的颖花退化不结实空瘪现象。今年分蘖盛期至拔节期,因长时间阴雨寡照,大部分田块晒田不彻底,目前应以轻搁田为主,不宜保持水层。对于受淹田块,及时分次排水,结合洗苗轻露田,补追速效氮肥,打药防止病害蔓延。

3.巧施穗肥

科学施好穗肥和粒肥是水稻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的保证。穗肥以钾肥为主,氮肥为辅。尿素每亩3-5斤,氯化钾每亩10-15斤,具体根据秧苗长势而定。叶片浓绿,不缺氮田块忌施氮肥,以免贪青晚熟引起倒伏。对前期阴雨寡照或晒田不到位的地块,使用磷酸二氢钾800倍液喷施叶面,增强稻株抗倒性,促进安全成熟。

4.应对高温

如遇35℃以上高温,将影响幼穗分化、扬花授粉和结实率,可采取深水灌溉,以水调温,叶面喷施磷钾肥等措施缓解或减轻危害。对受旱稻田,充分利用各种水源及时补水,促进生长发育。

5.病虫害防控

今年稻飞虱迁飞到本地的时间较往年大大提前且虫口基数大,稻纵卷叶螟七月初已有大发生态势,要密切防范,迅速抢晴防治。抽穗期前后要注意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及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重大病虫防控,稻曲病第一次预防用药最好提前到破口前7-10天。

晚稻:

1.提高播种和秧田管理质量

合理确定播种时间,因地制宜采用湿润稀播壮秧移栽和塑盘育秧抛栽等方式,降低后期遭遇“寒露风”风险。加强秧田管理,着力培育壮秧,适期移栽,确保栽足栽好。

2.防范洪涝灾害

秧田期如遇暴雨洪涝,要及时抢排积水,适当保持浅水层,防止雨后升温过快造成秧苗青枯死苗。对受强降雨天气影响、秧苗被大水冲乱的抛秧地块,要及时移密补稀。对因降水冲毁秧苗不能及时栽插的地块,应尽快改种杂粮杂豆、薯类等旱粮作物,防止撂荒。

3.确保适期移栽量

对早稻晚收、茬口推迟的地块,采用适度干旱、化控等措施,减轻秧苗过高及秧龄过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施好“送嫁肥”,打好“送嫁药”,促进秧苗栽插后早发;抢时栽插,以密补迟,插足基本苗,防止分蘖减少带来穗数不足;移栽后15天内田间保持浅水层促分蘖,抛秧田要采取浅水促立苗,立苗后实行湿润管理,间隙露田,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

4.加强病虫害防控

要实时关注植保部门发布的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防治时间、防治药剂,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等病虫害。

文章来源: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施昌华 知更 王凤

责任编辑:金杨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