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女生苦学方言, 帮农户销售豆丝糍粑

牛年春节节后一上班,硚口区新招录的选调生孙雪阳来到对口扶贫的黄陂区罗汉寺街坦皮村,骑着自行车开始一家家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象牙塔”到扶贫一线3个多月,23岁的孙雪阳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习惯。为了和乡亲们“搭上话”,这位城里姑娘苦学当地方言。

苦学当地方言 与乡亲们“搭上话”

2020年,孙雪阳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参加选调生考试,来到硚口区街道办工作。在办公室还没坐几天,她就响应组织的安排,到硚口区对口扶贫的黄陂区罗汉寺街坦皮村扶贫。今年23岁的孙雪阳从小一直在城里生活,刚到农村,还有些不习惯。孙雪阳说,最苦恼的是听不懂方言,有时候村民同她打招呼,她由于听不懂都不知道怎么回应。

卯足了干劲的孙雪阳没料到,会在与村民对话这件“小事”上碰壁。“连同村民正常沟通都困难,又怎么做得好工作呢?”孙雪阳憋了口气,暗自下定决心,要听懂村民方言,掌握贫困家庭情况,与乡亲们“搭上话”。

在当地驻村队员的陪同下,孙雪阳主动走进贫困户家中,和村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难处。孙雪阳则借机悄悄记下各种方言的用法,标记语调,反复练习,努力学着用方言与贫困户交谈。渐渐地,“吃了吗”“孩子什么时候回来”成了挂在孙雪阳嘴边的话;阅读贫困户档案,和老队员交流,熟悉每一户情况,则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在开展防火宣传时,孙雪阳向农户详细科普焚烧秸秆的危害,模仿黄陂口音讲解的禁火令,将村民们都逗得笑弯了腰,一个劲地说:“人家小姑娘都发话了,咱们可不能再乱放火了。”

帮助农户销售豆丝糍粑

孙雪阳所驻的坦皮村,有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43户共866人。虽然所有贫困人口已于2018年底全部脱贫,按照动态监测管理的要求,去年孙雪阳来到村里时,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11户、贫困人口23人。

摸不清方向,平常如何开展走访工作?孙雪阳就向同行驻村扶贫队员请教,白天默默记下驻村老队员的方位讲解,有时还深入田间地头,关注农户生产情况;夜晚则坚持出门散步,走遍了村庄内湾外环。不到1个月的时间,孙雪阳就手绘了一张村庄地图,不仅有详细的地址,还标注了贫困户的具体信息。

学习方言、入户走访、熟悉村民……驻村工作3个月,孙雪阳用心帮扶每一户贫困户。农户家中的农副产品正愁没有销路,孙雪阳与驻村队员们主动联系对接有需求的商家,早起驾车将豆丝、糍粑运出去。他们还忙前忙后联系水产公司,组织黑鱼养殖培训,准备在坦皮村开展黑鱼养殖试点工作,“我们希望变‘输血’为‘造血’,辐射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春节前,孙雪阳与驻村队员提上年货,又一家家拜访贫困户。在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她始终记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德群常说的一句话:“驻村干部一定要俯下身子、融入村民,从他们关心的问题入手。”孙雪阳明白,“唯有踏踏实实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百姓的具体问题。”

图文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王荣海 通讯员赵康 实习生陈肖依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