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长势看好但要抓紧“晒田”


受前段新冠病毒疫情与3月下旬“倒春寒”影响,长江中游一带早稻苗期生长一度欠佳,但因各地加强了田间管理,长势已明显看好。基于早稻将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期,此间若能很好地采取“晒田”控苗,就可为培育大穗夺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早稻移栽返青后就要分蘖,但分蘖到一定数量后,过多的分蘖不可能成穗,这些无效蘖还会跟成穗的有效蘖(茎)争光、肥、气,使之成为“小穗头”,故晒田务必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做到“苗到不等时”。就是把田间水排掉,使田面变干,改善土壤通透性,让“好气性”微生物活跃起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强根系发育与吸收活力;还可抑制无效分蘖,使有效植株茎基部节间变短粗,植株叶片挺举,抗御倒伏。有效积温的提高,又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使以后养分较多地向幼穗输入,为培育多粒大穗奠基。田间湿度的降低,还可抑制纹枯病等危害。

然而,晒田要善于察言观色,即“看天气、看地貌、看苗情”,以“下田不陷脚,田面见裂纹,白根露地面,叶片色淡挺”为标准。其晒田程度,对一些苗数足、长势旺通称“过早封行”的田块应早晒、重晒;对苗数少、长势弱的田块可轻晒或晾晒;对冷浸田应提早排水露田;对保水性差、缺水源的田可晾晒或不晒。晒田时间要因天气制宜,一般控制在6天左右即复水,如气温高、湿度小,晒田的天数应短些;气温低、湿度大的阴雨天,晒田天数应多些。

据天气预报,未来一周长江以北的早稻区大部晴雨天气各半,一般都可利用晴或降雨不大天“晒田”,力争在转较大降水的5月30日以前基本结束。对于迄今分蘖不足的田块,要本着“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在6月初晒完。(来源: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周立新、杨青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