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空洞果、筋腐果、卷叶黄叶...这些生理性病害要早防!

随着立冬的到来,受低温寡照高湿等的环境条件的影响,棚室蔬菜很容易出现一些生理性问题,特别是对于正处结果期的茄果类蔬菜,出现诸如裂果、空洞果、筋腐果、黄叶等现象,给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降低了种植效益。对此,我们从常见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入手,配合有效的预防措施,让菜农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

一、脐腐病

脐腐病通常在果实膨大期发病较多,发病初期果实顶部呈水浸状暗绿色或深灰色,随后变为暗褐色,病部果肉失水,顶部凹陷,一般不腐烂。脐腐病并不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而是由于因缺素(主要是施肥不平衡)或管理不当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缺钙是引起脐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钙是细胞壁和细胞间层的组成部分,它能使相邻的细胞相互联结,增大细胞的坚韧性,当果实缺钙时,果肉细胞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从而引起脐腐病的发生。另外水分供应失调,如控水严重,蒸腾作用大,果实中原有的水分被叶片带走,造成果实顶部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脐腐病的发生。

二、空洞果

空洞果是指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有空洞的果实。主要表现为果实表面有棱,外形不饱满,果皮和果肉分离,果实出现空心;有的果实表面虽没有明显的棱,但剖开后发现果肉和胎座之间有空腔,商品性大大降低,也影响了产量。

空洞果的产生原因很多,如在秋冬季节或早春季节遇到连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减少,果实内部供应的养分不足,容易产生空洞果;在茄果类开花坐果期间,若棚温过高(超过36℃且持续时间长),花粉受精不良,果实发育中果肉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种子成加快,与果实生长速度不协调,就会形成空洞果;此外,在坐果期若肥水供应不足,植株的营养状况不能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点花药浓度不合理也容易导致空洞果的形成。

三、筋腐果

筋腐果一般发生在果实膨大至成熟期,发病初期,病果外形完好,隐约可见表皮下组织部分呈暗褐色,病害由果内向外发展,后期病部颜色加深,切开后有黑筋。

造成筋腐果的原因主要是元素供应失调造成的,氮肥过高,钾肥不足,硼缺乏时,容易发生筋腐果;若棚内夜间温度较高,使得植株呼吸作用增强,植株容易出现徒长现象,膨果慢,果实营养供应不足,也容易产生筋腐果;另外,有的菜农反映筋腐果发生品种之间有差异,这是因为品种之间植株长势不同,对于棚室内温度需求有差别,营养需求有差异,所以表现筋腐的程度不同。

四、黄叶、卷叶

蔬菜黄叶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原因不同,下部叶片发黄,一是氮素缺乏,氮移动性强,缺氮时可以从老叶中移向新叶。二是镁元素缺乏,缺镁会造成植株中下部叶片发黄,在果实膨大期靠近果实的叶片先发黄,逐渐向上扩展至整个植株,发黄叶片叶脉间失绿。三是根系受伤,如浇水过大沤根、土壤板结盐渍化导致根系生长不良、或粪肥未腐熟烧根等等,使根系吸收养分能力的受阻。

上部心叶变黄,多是叶绿素合成受阻导致的,而锌、铁、钙等缺乏是直接因素,锌铁来源于根系的吸收,因此心叶变黄的综合因素是由阴天弱光、土壤湿度大影响到根系发育和吸收造成的。

常见的卷叶有顶叶卷曲和下部叶片卷曲两种情况,顶叶卷曲,原因之一是在久阴乍晴后发生,叶片蒸腾量大,致使叶片收拢或卷缩;二是激素中毒,如2,4-D或矮壮素等激素使用过多或浓度过高时,会使叶片或生长点弯曲,新生叶不能正常展开,叶缘扭曲畸形;三是施肥不合理,如氮高钾低,影响镁、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会导致植株顶部叶片的叶柄卷曲。下部叶片卷曲,常伴随黄叶发生,其症状多是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向上翻卷,严重时卷成筒状,并向上蔓延,主要原因是根系受伤或土壤干旱导致植株缺水而造成的。

缓解措施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可知,几乎所有的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都与棚室土壤和菜农的栽培管理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要预防生理性病害,就要从基础做起,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为蔬菜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菜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合理施肥改良土壤

一是养分供应要全面。

土壤养分“按需供给”:大棚蔬菜由于生长周期短,复种指数高,因而施肥量较大,而通过测土施肥,根据测土结果,土壤缺什么补什么,这样有目的的来施肥,可大大减少肥料的用量,从而增强地力(缓解盐渍化程度,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蔬菜养分“按需供给”。根据所种植蔬菜的需肥规律来用肥,以西红柿为例,西红柿苗期以吸收氮肥为主,开花结果初期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接近5︰2︰3,结果盛期则变为3.6︰1.4︰5,所以西红柿开花前要注重氮肥的施用,结果后则要注重钾肥的施用。也就是说不同的生育期要变换不同比例的肥料。

这样根据蔬菜的“需求”来施肥,不但可以满足植株生长所需,减少肥料用量,而且肥料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不会打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同时在蔬菜开花坐果前后及时叶面喷洒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促进花芽分化,避免缺素症的发生。

二是功能性肥料不可缺。

在蔬菜盛果期所使用的肥料当中, 用量仅次于大量元素水溶肥的是功能性肥料,如甲壳素、海藻酸、微生物菌剂等。这些功能性肥料可冲施、可喷施,具有改良土壤、刺激蔬菜生根和养根、提高根系抗逆性的作用,坚持施用能达到养护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有益菌及避免后期根系出现早衰的效果。

在光照弱的连阴天,叶片不能很好的进行光合作用,除了施用功能性肥料,还要及时喷洒叶面肥,提高叶片的吸收能力。如叶面补充含铁含锰的微量元素肥料,具有促进植株光合作用的效果,而且还能预防叶片黄化症状的出现;补充含硼的肥料可以促进植株的花芽分化,预防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

三是换茬后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肥。

有机质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主要成分,因此向土壤中施入足量的有机质可以大大提高土壤团粒结构的数量。一般建议菜农朋友在使用底肥的时候就应该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量,并且是优质的有机肥,比如,粉碎的秸秆、稻壳、粪肥等,都是改良土壤的首选。粪肥是一款好肥料,但是不论菜农使用哪种粪肥,一定要彻底腐熟后再施用,否则导致蔬菜幼苗发生烧根、烂苗现象。

微生物肥料主要是利用微生物菌的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达到改良棚室土壤、减少土传病害、提高化学肥料利用率、改善果实品质等目的。此外,微生物菌的分泌物还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病能力。菜农可将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搭配施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加强管理调控好棚室环境

一是合理浇水,养根又降湿。

为避免水大伤根,以及增大棚内湿度,浇水时一定要根据土壤墒情来决定浇水量,因为土壤含水量低于40%时,不利于养分的吸收,而含水量超过80%时,很容易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根系缺氧,造成沤根。该不该浇水还要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尤其是观察叶片角度、柔韧度、平整度及茎蔓的柔韧度,避免浇水过多或不足。

此外,浇水时还要看植株的生长环境,即天气及地温。冬季阴雨雪天不浇水,浇水一般选在晴天进行,因为阴雨雪天,地温往往短时间内升不上来,如果浇水,很容易导致根系受损。同时冬季浇水时还要注意地温,晴天中午浇水容易炸根,所以往往选在在早上,地温维持在15℃左右的情况下,此时地温与水温温差较小,对根系的影响也会相对弱一些。

二是及时补光,促进光合产物积累。

入冬后连阴雨天较多,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减少,很容易出现各种生理性病害,因此,光照不足时可通过擦拭棚膜增加透光性、设置反光幕(膜)、补光灯等措施来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白天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左右,夜温不低于15-17℃,促进果实的膨大和转色。

菜农需要注意的是反光膜不要挂满整个后墙,这样墙体不能吸收和存储足够的热量,夜间就不能散热来维持棚温,导致夜间温度过低,蔬菜生长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后墙悬挂反光膜时选择宽度在1-1.5米左右,并且根据植株高度选择合适的位置。

来源:北方蔬菜报种植宝典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吴维中

加入垄上蔬菜圈,获取更多蔬菜资讯!

↓ ↓ ↓

微信号:17343206025

(请转发到微信再打开扫描二维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