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为做好2018年小麦秋冬季病虫害防控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省站制定了《2018年湖北省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我省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针对我省小麦秋冬季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状况,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的防控策略,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合理采取适期晚播,清除田间地边路旁杂草等措施,有效控制小麦病虫草害,为全年小麦病虫害防控打好基础,确保我省小麦生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根据我省冬小麦种植情况和历年病虫害发生规律,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治以鄂北麦区、鄂西麦区、江汉平原麦区为主。鄂北麦区以小麦条锈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为主,兼治苗期白粉病、纹枯病、蚜虫、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害。鄂西麦区以小麦条锈病、黑穗病为主,兼治纹枯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害。江汉平原麦区以小麦条锈病、黑穗病为主,兼顾白粉病、纹枯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其它麦区以小麦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等为主,兼顾小麦蚜虫、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重点抓好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小麦主产区鄂西北地区(襄阳市、十堰市、荆门市、随州市),小麦药剂拌种面积要求达90%以上,其他地区70%以上。小麦条锈病越冬菌源区、地下害虫和根部病害重发区,坚决杜绝“白籽下种”;春病冬防,加强秋冬季病虫防控,秋苗防治处置率达到100%;实现小麦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关键防治技术

(一)种植抗(耐)病虫品种。条锈病常发区,应在常年早发重发区域种植鄂麦18号、鄂麦596、襄麦25、襄麦55、绵杂麦168、绵麦37、川麦42、川农18、西科麦2号、周麦17、豫麦34、豫麦49、郑麦103、新麦19、西农979、小偃6号、偃丰21等抗锈耐锈品种。胞囊线虫严重发生区,应选择种植太空6号、中育6号、新麦11等具一定抗性的品种。赤霉病常发区,要选择对赤霉病有一定抗耐性品种,如扬麦系列、鄂麦DH16、郑麦9023等,避免盲目引进高感病品种,减轻后期赤霉病流行风险。

(二)农业防控措施。播种期落实好农业防控措施是控制或延缓病虫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推行精细整地、适墒适期适量播种,以及播后镇压和及时灌溉等农艺措施,力争一播全苗、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赤霉病常发区,推行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尽量避免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裸露在土壤表层,有条件的地区提倡秸秆回收利用,压低菌源基数,减轻抽穗扬花期防控压力。小麦条锈病常发区要用人工铲除和喷施除草剂的方法清除杂草。播种时根据墒情,采取适期晚播,减轻苗期条锈病的侵染,减轻苗期发病,压低秋苗菌源量。此外,胞囊线虫重发区或田块,应重点推广播种后和秋苗期两次镇压措施。

(三)药剂拌种。秋播药剂拌种或小麦种子包衣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土传、种传和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措施。土传病害重发区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包衣或拌种,防治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兼治后期黑穗病等。地下害虫重发区推行辛硫磷、毒死蜱拌种,或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兼治孢囊线虫、苗期蚜虫、麦蜘蛛等。条锈病越冬区重点推行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包衣或拌种,预防苗期条锈病、白粉病,兼治后期黑穗病。全蚀病发生区推行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包衣。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采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复配进行包衣或拌种,复配剂中各单剂的有效成分应与单独使用时大致相同。同时,在拌种时加上海岛素、芸苔素内酯或碧护,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抗逆性(抗冻,抗病、抗旱、抗涝等),提高产量。

(四)秋冬苗防治。根据秋苗上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发病情况,在病害发生严重时,进行打点保面。在条锈菌冬繁区,加强病情监测,对早发病田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措施。化学药剂可选用三唑类杀菌剂或氟环唑喷雾防治。在苗期纹枯病发生区,要加强监测,及早开展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20 %井岗霉素可溶粉剂或240 克/ 升噻呋酰胺或10%己唑醇悬浮剂等;早期有翅蚜虫可用黄板诱杀,药剂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等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努力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力争做到统一发动、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同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相关行动,及时传达农业农村部秋冬种工作的有关精神,具体安排部署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

(二)强化服务指导。小麦秋播拌种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以及秋冬季防控工作的需要,准备必要的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强化农药市场监督抽查,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在秋播关键时期组派技术力量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现场培训会,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药剂拌种,确保药剂拌种和秋苗防治技术落到实处。

(三)强化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做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害防控的基础。各级植保机构要全面分析本地区土传、种传病虫和苗期病虫发生情况,确定秋播拌种防控重点对象,指导农民科学拌种。在系统监测的同时,要加强大面积普查工作,准确、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分布情况,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四)强化示范带动。深入开展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农企合作等示范基地作用,大力推广药剂拌种的事半功倍绿色防控措施,实施苗期病虫综合治理。通过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科学防病治虫。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秋播药剂拌种的重要作用和事半功倍的重大意义。宣传拌种及病虫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及时把各地秋播进展及拌种防治信息上传下达,促进秋冬季小麦病虫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