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是全国虾稻连作、虾稻共作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源地,每年生产销售的小龙虾,占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全国流通的10只小龙虾,就有6只来自湖北潜江。2017年全省小龙虾综合产值850亿元,其中潜江贡献了230亿元,也就是说,潜江用65万亩的虾稻共作面积,贡献了全省近27%的小龙虾综合产值。今年上半年,潜江虾稻产业的综合产值已经突破160亿元,跟2017年同期相比,仍然维持着近30%的增长幅度。火爆的虾稻产业,让以前无人问津的冷浸冬闲田,成为了寸土寸金的香饽饽。现在,潜江的虾稻产业已经成为最有奔头的产业,养虾种稻的农民,正在成为一种体面的让人羡慕的职业。虾稻共作模式也成为湖北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典范。
22日上午,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返湾湖湿地,湖北省农业厅、潜江市相关负责同志,虾稻科研创新团队代表、农业龙头企业代表和广大种稻养虾的农民朋友面对面,一起“品虾论稻话丰收”,共同探讨潜江通过虾稻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与经验。虾稻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故事也首次披露。今日头条、斗鱼、长江云、掌上垄上行、北京时间等进行了同步直播,86.1万网友通过网络收看了此次直播。
五斤小龙虾,开启潜江三百亿虾稻大产业?金秋时节,到处是一片火热的丰收景象。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的褚洪荣师傅,正在田里忙着收割水稻。褚师傅说周围的农田,采用的是虾稻共作模式。通过发展虾稻,农民的腰包鼓了,种稻养虾更有干劲了,生活也更有奔头了。可就在18年前,村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 褚洪荣:原来都是冷浸田、低湖田,收入低,没有人愿意种田。2000年,褚师傅承包了村里抛荒的80亩低湖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每亩低湖田投了5斤虾,他打算利用这些冷浸冬闲田,做个小小的实验。第二年四五月份的时候,他每亩收了一两百斤虾。到2005年的时候,这些五年前投放的这些小龙虾,已经能为他带来最高1天5000块的收入了。稻田里养小龙虾获得了成功,让褚师傅成了当地的名人,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周围的乡亲在羡慕之余,也纷纷加入了进来。最终成就了目前产值超百亿的虾稻产业。
从无人问津到寸土寸金,赵脑村经历了什么?说起潜江的虾稻产业,就不得不提全省最先实现规模化虾稻共作的赵脑村,如今,这里的土地流转的面积达到一万多亩,农民每亩土地的效益,从一千多块钱增长到了五千多,粮食生产能力也从当初的300多万斤,增长到1400多万斤,因为种稻养虾的效益已经高于在外打工收入。而且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让农村劳动力得到了释放。目前,赵脑村已经开始尝试,将村里的农民培养成为职业农民,向其它省份和地区拓展空间,推广输出虾稻共作的技术模式。目前赵脑村的土地已经是寸土寸金了,要想再赵脑村流转土地当职业农民,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除了支付流转费,还得另外支付转让费。从无人问津到寸土寸金,赵脑村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赵脑村的书记赵常洪说,当时村里决定发展虾稻产业,有很多的事情,很多的矛盾需要突破。如果只是简单的把虾稻连作的模式学过来,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承包地块碎片化的问题,就不可能实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但是,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村里有两个绕不开的问题,第一个钱从哪来?第二个人到哪去?赵书记说,赵脑村的做法是:将土地经营权拿出来,有偿地流转给企业使用,由企业来进行高标准基地的建设和改造。等基地建设好以后,再通过返租倒包的方式,由农户承包基地的土地,按照公司的要求开展标准化的生产。这样一来,农民不但可以拿到土地的流转费,同时也可以通过返租的方式继续开展更加高效的农业生产。通过规模经营,释放的农村劳动力,又可以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等二三产业,转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现在,赵脑村70%的农民住进了社区,享受到了城镇化带来的便捷公共服务。
澳大利亚籍采购商:你们为什么在米里加香精?说起虾稻米的特点,潜江市的一家米业公司的董事长李广斌感触颇深。在潜江市推广虾稻共作之前,每到粮食收获的季节,企业常常会为没有加工原料而发愁。有时不得不去外省收购粮食回来加工。现在,随着当地种稻养虾的乡亲越来越多,李广斌再也不用为没有生产原料而发愁了。虾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等低效作物的调减,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粮食生产能力,现在李广斌米厂的基地面积有12000亩,其中2000亩是企业自己流转的土地,剩下的1万亩是实行的订单农业,对于农民统一种植的优良品种,企业会加价收购,用市场力量引导农民改良品种和提升品质。李广斌介绍:绿色,优质,香味浓郁就是潜江虾稻米的特征,以前也曾因为米饭的香味,引来很多误会。当时湖南一个大型连锁企业的澳大利亚籍采购商到米厂考察,顺便带了几包虾稻米样品回去,有一天,这位外籍采购商突然给他打电话,硬是说米里为什么要加香精?最后一查确实什么香精都没有,澳大利亚籍采购商还为此表示了歉意。虽然是个误会,但是董事长李广斌不但不生气,相反还很高兴,在他看来虾稻米的这种自然的浓香特性,已经被国外的客商注意到了。而这些,这就是潜江虾稻米的特质。餐饮店遍布全国,为何还要亲自养虾?俗话说,要吃猪肉不一定要养头猪,可是在潜江一家著名的餐饮企业,他们不但养了“猪”,还把猪圈都盖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家餐饮企业不但开了25家直营店,100多家加盟店,还打造了自己的食材基地、食品加工厂、门店、电商、招商加盟、厨师培训,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一只“虾”,打造的全产业链闭环。小龙虾餐饮企业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在产业链上投入那么多精力呢?餐饮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打造品牌,品牌树立关键看质量和味道。企业打造全产业链的目的,就是希望加强品质的管控,做到你不管在全国任何地方的门店,食客都能吃到味到相似度在90%以上的虾品,同时为了保持品质,企业还把虾的制作时间,缩短到2小时到达,最大限度的保持虾的鲜活口感。目前全国餐饮界,能把味道和品质的追求做到如此极致的企业,还不多见。
近年来,潜江市高起点推动“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区域公用品牌创建,预计今年潜江虾稻产业的综合产值,将超过310亿元。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定荣介绍:“潜江虾-稻产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市场主体的参与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市场主体的参与,就没有潜江虾-稻产业的今天。我们今后的整体的思路是:做好区域公用品牌这个主轴文章,引领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最前端;做好双轮驱动这个平衡文章,促进虾、稻平衡发展;做好精深加工这个潜力文章,最大限度挖掘小龙虾精深加工这个“大金矿”;做好乡村振兴这个融合文章,以虾稻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代言湖北、引领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卢瑶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