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黄鳝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控技术,看看你都知道吗?

黄鳝,又称鳝鱼、无鳞鳝等,为合鳃科黄鳝属。黄鳝在我国养殖区域较为广泛,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据《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全国黄鳝的养殖总产量达35.5万吨,其中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和四川五省的产量约占全国的96.4%,以湖北省养殖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7.8% 。黄鳝养殖模式有池塘网箱养殖、稻鳝综合养殖、温棚工厂集约化养殖等,其中池塘网箱养殖是主要模式。

养殖黄鳝主要疾病包括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黄鳝弹状病毒病和水霉病等。现将黄鳝养殖过程中易发疾病的防控要点介绍如下。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主要病原

嗜水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等细菌(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如水体、底泥以及健康鱼体表、鳃和肠道等)。

流行特点

该病流行范围广、流行季节长,在6—9月易发病, 且在水温10—35℃时均可发病。

主要症状

病鳝浮游水面或趴在水草上,不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体表(尤其是体侧和腹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指压不褪色。部分病鳝头部红肿,从口、鳃流出血液,肛门亦见红肿,随后大量死亡。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广泛出血,腹腔有带血液体。

治疗措施

外用:全池泼洒消毒剂溴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介绍)。 

内服:饲料拌喂恩诺沙星粉(水产用) 、盐酸多西环素粉(水产用)或氟苯尼考粉,同时也可在饲料中加入大黄五倍子散等中草药进行投喂(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介绍)。

注意事项

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期间,开动增氧机,保障充足溶氧;及时打捞死鱼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调控水质、底质;避免大剂量频繁使用消毒剂、杀虫药。

2、黄鳝弹状病毒病

主要病原

黄鳝弹状病毒。

流行特点

多在早春季节发生,流行季节为4—10月。在水温15—30℃时均可感染。可感染各种规格黄鳝,感染后死亡率高达90% 。

主要症状

病鳝体表弥散出血或点状出血、内脏出血、头部肿大,神经紊乱导致黄鳝在水中失去平衡,行动迟缓,游泳不规则,且病鳝通常食欲明显减退。

防控措施

预防为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采用全池泼洒外用消毒剂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介绍);内服穿梅三黄散、大黄五倍子散(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介绍)等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

3、水霉病

主要病原

水霉菌等真菌。

流行特点

春秋季水温在10—18℃时流行此病,不分地区。

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几天后患处附着灰白色棉絮状水霉菌菌丝。病鳝常表现为焦躁不安,常出穴独自缓游,患处肌肉腐烂,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而导致死亡。

治疗措施

外用:使用复方甲霜灵粉等兽药治疗(具体用量参照水产养殖用兽药商品说明书)。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