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庆,千人同品一锅汤|首届武汉汪集汤食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

热气腾腾的2米大锅,香气四溢的新鲜土鸡汤,八方宾客共品一锅热气腾腾的汪集鸡汤……国庆前夕,首届武汉汪集汤食文化旅游节在武汉市新洲区汪集汤食文化产业园隆重举行。

“汪集汤”全新logo宣传语发布、“楚天第一汤”授牌开锅、新洲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大健康食品论坛举行,一碗汤沸腾了一座城,汪集汤产业发展以此契机开启发展新篇章。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鄂东专员办主任涂超,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二级调研员余祥华,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蔡传鹏,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朝辉,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焦敏,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丁小平,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孙桃香,中国烹饪大师、湖北省十大鄂菜大师、中国饭店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王海东,新洲区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先勇,新洲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曦参加了此次活动。

新洲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曦在活动上致辞,他向游客们诚挚发出邀请:畅游新洲,品汤食之鲜,观人文之美,赏生态之灵。希望广大游客从品尝“汪集鸡汤”开始,在新洲来一次沉浸问津文化、体验品质消费、乐享欢乐金秋的幸福之旅。

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蔡传鹏发表讲话,他表示:汪集鸡汤树立了我省禽蛋产业深加工典型。希望汪集鸡汤继续唱响公用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新机制,树立家禽业乃至十大农业产业链发展新标杆、开创产业振兴新路径,带动广大养殖户参与并分享产业链发展成果,满足农民增收需要和市民美味需要共赢。

代代坚守 成就鸡汤大产业

“一到这就闻到了满街的香味,真鲜!”“以前只在超市里看到过,今天喝了一碗,果然口感独特!”在首届武汉汪集汤食文化旅游节的现场,摆着一口直径超两米的大锅,众多大厨精心熬制出一锅“美味团圆汤”,分享给现场嘉宾品尝,一碗鲜汤鲜掉眉毛,让人大呼过瘾。

好水加好鸡,秘制方式炖。汪集鸡汤所选主料为当地土鸡,熬汤所用的水为汪集当地天然深井水,水质清澈,带有甜味。配上传承百年的古法煨汤工艺,熬制出来的汪集鸡汤鲜嫩爽滑、油而不腻,赢得好评当之无愧。

汪集鸡汤的成功,离不开三代煨汤人的匠心传承。活动现场,老、中、青三代煨汤人,倾情讲述汪集鸡汤的传承故事。汪集素有煲汤传统,从“砂铫子”这种煨汤神器传入汪集算起,汪集鸡汤已有300余年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传奇创业人士吴太婆,在汪集搭棚子熬鸡汤,开启了“汪集鸡汤”商业发展的新纪元。

如今,汪集鸡汤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品越来越丰富,但始终不变的是鸡汤的品质和煨汤人的匠心。现在,汪集汤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品牌。正在建设中的汪集汤食文化产业园,规划面积120亩,园区总投资2.3亿元,预计建成后,汪集汤年产量可达3000万罐以上,年产值有望达到15亿元。

全新发布 注入发展新势能

本次活动发布了“汪集汤”全新品牌logo和宣传语,为“汪集汤”品牌发展注入新势能。

“汪集汤”logo由三色组成,采用中国传统书法风格设计,整体呈圆形,代表一碗汤,寓意“美味完美”,整个logo生动活泼、立体美观。全新宣传口号“喝了汪集汤,快乐又健康”不但是对汪集汤美味与健康双重价值的赞美,更体现了一碗汤给消费者带来的情感体验,朗朗上口,让人过目不忘。

活动现场,众多的经销商、采购商慕名而来,武汉问津农文旅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新鹤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十全食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好品盈商贸有限公司、武汉市新洲区家禽业协会、武汉湖锦小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武汉睿众亿商贸有限公司代表和武汉汪集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汪集汤业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市新洲区汪集汤食协会代表完成现场签约。这将助力汪集汤食产品走向全国,让更多美食爱好者们能品味到这碗美味的鸡汤。

智造助力一碗汤 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产业迅猛发展,品牌赋能加持,背后更少不了“智力”支持。当天上午,首届汪集大健康食品论坛在武汉问津职业学校四楼会议室举行。

中国烹饪大师、湖北省十大鄂菜大师、中国饭店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王海东、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薇薇、省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代江龙、新洲区汪集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志军、良之隆品牌营销总监魏超等专家学者、政府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与会嘉宾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以“汪集鸡汤”为代表的汤食品牌,如何在产业发展、市场布局和品牌营销中有更大的作为,携手推动“汪集汤”区域品牌的打造升级,共同助力大健康食品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此次文化旅游节的圆满举行,标志着汪集汤食产业发展进入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汪集汤食产业将继续整合资源,扩大品牌影响力,把“汪集汤”越煨越沸,将“汪集汤”做成武汉乃至湖北的一张“金字招牌”!

来源 | 湖北农业品牌研究院

编辑 | 谢珊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