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周萍英 张盼 通讯员张哲傲涵)春天的花儿千百种,能生金致富的花菇最喜人。3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企业家代表、菇农们齐聚广水郝店镇关店村,看菇棚里冒出来的伞伞花菇,听菇农和企业代表认购菌棒的声声呐喊,闻花菇美食的浓浓香味,沉浸式感悟“中国花菇之乡”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累累硕果。
3月27日上午10时许,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建起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外的广场上早已沸腾。这里是广水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暨乡村合作公司共享菇园认购大会的现场。“我要1万棒!”“3万棒!”……认购声不绝于耳。认购者中,有初尝甜头的80岁才开始种菇的村民,也有放弃城里高薪返乡创业的青年,有夫妻档,也有像米果果实践教育基地这样的企业。当天,现场举牌认购加上前期下单,共享菇园105万棒菌棒被抢购一空。
关店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全意见证了该村的蝶变。两年前的关店村还是一个负债村,自从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整合了村里土地资源,新建厂房购买设备,采用“集中制袋,分散种菇”的形式,实行统一大棚租赁、统一制作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带动全村走上以菇致富的幸福路。如今,关店村花菇种植规模超100万棒,产值达2600多万元,而2021年规模则不足10万棒。
“乡村合作公司给我们带来了大实惠。”80岁的脱贫户王茂家动情地说,以前想种菇一没技术二没劳动力,是乡村合作公司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去年试种3000棒,仅头两茬就获益3万余元。此次他高高举起认购1万棒的认购牌。
凭借香菇产业,关店村今年成功入选湖北省第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活动现场,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代表村民捧起这块沉甸甸的荣誉牌。
“2023年,郝店镇花菇种植规模达到600多万棒,年产量达到3000多万斤。”郝店镇党委书记朱建强称。
科技助农,品牌兴农。当天的活动中,广水市首次发布“飞客小镇”一朵菇系列新品。 “菇”容华贵的“菇奶奶”系列、“菇”色天香的“小菇妈”系列、“菇”彩多姿的“俏菇娘”系列,俏皮的花菇“人设”将成为郝店花菇品牌推广的新名片。
据了解,在广水,乡村合作公司联农、带农、富农的模式成为普遍现象。截至2023年底,广水市成立村级合作公司211家。去年,这211家村级合作公司实现经营收入2.15亿元、经营利润4121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137万元,累计发放村民务工报酬3225万元。
来源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记者 周萍英 张盼 通讯员 张哲傲涵
编辑 | 邵一玲
编审 | 刘友智 纪晶
监制 | 田国英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