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糍粑、炸丸子,武汉民俗村里年味浓

寒冬腊月里,平日里宁静的小村庄,如今到处洋溢着热闹非凡的景象。2月2日,记者走进武汉市新洲区仓埠山庄民俗村内的消费扶贫馆,一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糍粑、圆子、油面、腊肉等农产品等一应俱全,村民们正在忙碌地制作各种年货,传统手艺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购。

在手工糍粑制作现场,村民们正倾尽全力进行捶打,糯米在石臼中来回跳跃,经过数小时持续不断的击打,糍粑逐渐变得光滑而有弹性。当一大块糍粑被捞出来时,村民们迅速将其分成小剂子,搓圆压扁,糍粑的雏形便呈现出来。

“糍粑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以糯米为主料,需清水浸泡24小时后蒸熟,然后迅速放在石臼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用芦竹把糯米捣碎后,再手工制作成圆形饼状。最后,在盘子里滚动沾上芝麻、香磨粉和糖,即可食用。”仓埠山庄民俗村景区相关负责人金林介绍,来这里打糍粑的工人都是当地村民,师傅有着40多年打糍粑的经验,制作的糍粑大小均匀,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

在另一边的油锅前,炸圆子的制作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民们将面粉和肉揉成团,然后捏成一个个小圆子,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随着“滋滋”声响起,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除了糍粑和圆子,村民们还忙着将腌制的腊肉、腊肠和豆丝等年货进行打包,发往外地。这些传统手艺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购,更是成为了仓埠民俗村的一张名片。

“我们的农产品通过线下+线上同步销售,预计再过几天将全部完成发货。”金林表示,扶贫馆内的农产品大部分都来自当地村民手工制作,对于有一定手工技能的农户,仓埠山庄采取家庭手工作坊的方式,免费为他们提供生产的原材料,使农户在自己家里用土锅、土灶就能生产加工,公司现场负责收购;对于有养殖、种植能力的农户,则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进行农产品收购,让农户不愁销路。

据介绍,仓埠山庄是集休闲娱乐、园林景观、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景区,以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为契合点,对本地农产品等进行深度加工,先后与仓埠街辖区内的8个村、118家农户签订了产业帮扶合同,建立了“基地+农户+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既打开了农产品销路,让农户增收,也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来源 |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通讯员 沈雷平 覃佐丹

编辑 | 邵一玲

编审 | 刘友智 纪晶

监制 | 田国英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