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农谚“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豆腐谐音“都福”,是年关时节家家必备的美味。
1月26日,虽然还只是腊月十六,但豆腐早做起来了。早晨5点,天还没亮,王新华就钻进厨房忙起来。
柴火灶里火苗旺,两锅清水热气扬,淘黄豆、磨豆浆、滤豆渣,豆浆翻滚,点卤、压制、沥干……一系列工序忙完,灯光透过氤氲的雾气,映照出她脸上汗涔涔的。
“王家豆腐”位于鹤峰县走马镇李桥村,远近闻名,作为老字号店,她家一直坚持手工制作,嫩豆腐入口即化,炸豆腐蓬松酥脆,吃后口齿留香,广受欢迎。
“一到年关,我们天天要赶货。”王新华说,订单比平日翻了三四倍,每天磨300多斤豆子,才能满足需求。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做豆腐既苦又累,头天晚上清水泡黄豆,夏天凉水冬天温水,泡够一夜。磨好的生豆浆,要用开水兑,再用纱布滤。过滤后的豆浆用锅煮开,点卤、压制、入架,“滤渣、煮浆、冲膏每个环节都重要,不然口感就差一味。”王新华边压豆腐,边说。
待压干水分,王新华展示绝活,她在正方形的嫩豆腐上,用刀划出横竖相交的平行线,一块块小豆腐弹出。锅中油浪翻滚,白白的豆腐在油里翻浪慢慢变成酥黄,鼓胀着浮起。王新华用漏勺一压一抖,豆腐发出嗞嗞的声音。几分钟后,炸豆腐出锅。
王新华介绍,炸豆腐十分讲究,既要把握油温,又要掌控火候,炸到表皮脆、起蓬松的“蜂窝眼”了,才最好。
柴火灶旁,老顾客龚作珍已在等候了。她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每次都来买刚出锅的炸豆腐,回去炖肉吃。”
“客户预订了100多斤炸豆腐,有剩的才能卖给别人。”王新华说,多年来“王家豆腐”每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坚守着传统的味道。
春节临近,“王家豆腐”不仅在鹤峰县内热销,还卖到了广东、重庆、江苏、湖南等地。王新华说,最高峰时每天要做30多桌豆腐,要请四五个帮工。
年味,就飘荡在这蒸腾的热气里、飘逸的炊烟中、火旺的人气里。
来源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振雄 通讯员 向丽莉 王新燕
编辑 | 邵一玲
编审 | 刘友智 纪晶
监制 | 田国英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