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紫阳村新农人邹涛是一位返乡创业能人,他通过发展“蛙稻共作”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实现水稻种植与黑斑蛙养殖的良性循环,让农田实现增产增值、绿色高效发展。
“这就是黑斑蛙,是从武汉那边引进的品种,比我们普通青蛙长得大一点,能长到一两多重,这种效果是最好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9月4日,在保康县马良镇重阳村稻蛙共生养殖基地,水稻长势旺盛,黑斑蛙不停跳动,呈现出一派稻蛙和谐共生的景象。基地负责人邹涛正在向保康县人社局创业指导人员讲解黑斑蛙养殖情况。
“我2018年回家返乡创业,回来之后参加了人社部门的免费技能培训。培训后我选定了黑斑蛙这个项目,马良镇人社服务中心给我发了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钱,再后来我觉得规模小了,发展规模的时候遇到资金有限,还差点钱,我又找镇人社服务中心,他们又给我提供了20万元创业贴息贷款。”邹涛介绍说。
有了人社返乡创业政策资金的支持,邹涛把“蛙稻共作”养殖基地选择在紫阳村,租用21亩地试养黑斑蛙,通过3年的发展,他认为项目的可行性很强,具有很好的盈利前景和发展潜力。2022年,他又在重阳村承包了9亩地,扩大种养规模。
“现在基本有30亩田,目前效益还可以,黑斑蛙一亩地产量大约在3000到4000斤,现在市场上最低价格18元一斤,一亩地最少纯收入1万多块钱。”邹涛说。
目前,邹涛的种养基地以养殖黑斑蛙为主,通过稻蛙共养模式,蛙可以在水稻中休息并捕食害虫,同时可以反向给水稻提供所需的生长养料,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使水稻真正成为绿色无公害农作物。“蛙稻共作”这种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作物品质,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蛙稻米的经济效益比传统水稻高多了,一亩地只产600多斤,产量虽然不高,但市场上能卖到8块钱一斤。”邹涛说,目前他注册了“穆岭头”商标,通过自己包装,现在主要销往本地,销量稳定。
“稻蛙共作”良好效果已经显现,邹涛与多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黑斑蛙主要销往武汉、襄阳、宜昌、荆门等地,基本不愁销售。
“下一步,想继续把规模扩大一点,找交通便利的、有利于养殖的好田,再扩大几十亩地,带动更多农户加入进来,把这个黑斑蛙、无公害蛙稻米产业做大做强。”邹涛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近年来,保康县人社部门通过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进一步激发了保康籍外出人才“回望家乡、关注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家乡”的热情。
“邹涛是我们人社部门重点帮扶对象,像邹涛这样把产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我们全镇有5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宣传返乡创业政策,鼓励更多有识之士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就业。”马良镇人社服务中心主任周立政说。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杨韬 吕莉莉 韩治鸿
编辑:谢珊
主编:纪晶
编审:何聆溪
监制:刘友智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