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刺喜头鱼来了!

喜头鱼肉质细嫩鲜美

是武汉人吃鱼的最爱之一

但喜头鱼细刺多易卡喉

也让人不胜其烦

现在,好消息来了!

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

日前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经一年多的努力

他们根据基因技术

利用鱼类精准育种技术

培育出了无刺喜头鱼

这里说的无刺是指无肌间小刺,并非无骨。肌间小刺位于鱼类椎骨两侧肌间隔中,是种膜性硬骨小刺。平常吃鱼,大家的经验都是鱼骨好剔、鱼刺难除。常说喜头鱼细刺多,就是其体内这种肌间刺多达80余根。

近年来,无肌间刺鱼突变体种质的培育一直是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热点。让老百姓吃鱼不卡刺,在汉科学家们在无肌间刺鱼的道路上一直深入探索。去年,华中农业大学高泽霞团队就培育出了无刺武昌鱼。此次,桂建芳院士团队培育无刺喜头鱼(异育银鲫)与高泽霞团队培育无刺武昌鱼依据的是同一基因。

通过精准育种技术,完全敲除主效基因。目前,桂建芳院士团队已快速培育出291尾完全缺失肌间刺的银鲫突变体,就是完全没了细刺的喜头鱼。这些突变体将为后续培育无肌间刺异育银鲫新品系奠定基础。长江日报记者见到数尾这种被敲尽肌间刺的“新银鲫”,在水中灵动游弋,外观和行动与一般喜头鱼无甚差别。

敲光了肌间刺,会不会影响鱼的生长、肉质?该团队研究人员甘瑞海博士介绍,下一步,研究人员将通过雌核生殖建立银鲫无肌间刺克隆系,并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与异育银鲫主养品种进行生长发育、游泳能力、骨密度、肌肉营养含量、抗病能力等详细的生物学和经济性状评价对比数据。口感如何,产量如何,生长周期怎样,将是他们后续重点关注的。

据悉,一种新品种鱼类从培育到市场化生产、养殖、上市,还需要经过严格的试验性评估,对于每一代无肌间刺鱼生长指标、肌肉品质等指标也都要进行细致观测。此外,还要等待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的审批。只有完成了这些之后,才能考虑进行生产性推广。


来源: 长江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

编辑:李金霞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