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有云,“小大寒连最冷段,极冷常现在大寒”。根据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对地处北亚热带的湖北省荆州市,数十年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即使是小寒比大寒平均气温低0.1℃,降水多5.4毫米,日照少1.0小时,但凭人们的感受是很难分辨出哪个更冷一些。
若随机取1981—2010年的30年里,小寒初到大寒末期逐日平均气温值作分析发现,其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15日与25日,这2天均为3.5℃,表明最冷时段在小寒后期到大寒前期。而且最低气温平均值在大致的前、中、后段分布是:零下2.5℃、零下2.6℃、零下3.2℃。这对“大寒没有小寒寒”是一个否定。即是说,小寒大寒的最冷段在小寒连大寒时间整体序列的中段,这与“九九歌”中的“三九四九河上走”、“三九四九冻死狗”,对最冷时段的描述还是较为相符的。因1月10日到27日左右,把上述气象记载的最冷时段已囊括其中,而极冷点(极端最低气温)却处于后段。可谓之:“小大寒连最冷段,极冷常现在大寒。”
上述最冷段的时空分布表明,小寒与大寒期间这30天左右,实际上统属一年中的最冷期,其气温的变化趋势是“降后升”,处在低谷的最冷段,主因冷空气活动频繁,阴雨(雪)天相对较多。至于极冷点(即极端最低气温)之所以迟出现在后段,往往是受强冷空气影响,在雨雪间或冰冻天气之后,即气温已处于低位的时段,受冷高压控制后的转晴夜间到凌晨,冷平流、尤其是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进而作用的结果,易出现极端最低气温。而恰又在此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继续向赤道北移,暖空气的北扩,大寒尾期气温渐又回升,使之极寒锐气减逊,导致在平均气温上险高于小寒。但极端最低气温值在零下7℃或以下的落点,却多在大寒中,荆州市超历史的极端最低气温值,像1969年1月31日为零下14.8℃,1977年1月30日为零下14.9℃,由此使这一带的小麦、油菜遭受冻害,柑橘因遭受严重冻害而死亡。上述这次降温,多地因出现了极端最低气温而发生冻害。
文章作者: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邓超 邓艳君
责任编辑:杜洁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