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茶者, 南方之嘉木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介绍,我省的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和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此次与国内14省区市的41个项目一起,用“一片树叶”的中国呈现向世界展示了“茶和天下”的中国智慧。
一杯恩施玉露胜却人间无数
茶之一字,拆开来便是“人在草木间”;茶,是人与草木的互相倾心。恩施玉露的制作技艺正是这种人与自然相知相惜的生动展现。
湖北恩施,北纬30度的秘境胜地,有“世界硒都”之美誉,自古便是名优茶出产之地,其中又以恩施玉露最为著名。唐朝时,恩施玉露即以“施州方茶”为名记载在册,因采用盛行的“蒸青”工艺制作,走俏一时。后因“蒸青”工艺过于烦琐,加之“炒青”等制法的出现和普及,明代后“蒸青”逐渐消失,仅恩施玉露等极少数品种还保留。到了清朝,恩施玉露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一起被列为清代名茶。
恩施玉露主要产地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和恩施五峰山一带,这些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云雾缭绕,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理想之地。恩施玉露所选茶叶,必须是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作为为数不多的针形蒸青绿茶,恩施玉露形似松针、清香持久。它的制作技艺包含蒸、搧、抖、揉、铲、整六大核心技术和搂、端、搓、扎四大手法。
恩施玉露的“蒸青”工艺带给了绿茶更为鲜爽的口感,更好地保留了茶中的营养物质。“蒸青”的关键工序,要求高温、薄摊、短时、快速。这就要求摊放散叶时每一个芽叶都不互相重叠,复杂的传统制作过程,导致产茶数量极其有限,纯手工制作10个小时只能制出1斤毛茶。1965年,恩施玉露入选“中国十大名茶名录”;2007年,恩施玉露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14年,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恩施玉露成为大国外交东湖茶叙用茶。
如今恩施玉露远销海内外,产值达20亿元人民币,成为当地的“富民茶”,不管是对当地茶农,还是全世界的茶客而言,一杯恩施玉露,胜却人间无数。
赵李桥的一块“砖”连接世界
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赵李桥,鄂南小镇,用一块“砖”,连接起世界。
赵李桥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清末的羊楼洞已是国际名镇,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生产加工集散中心。赵李桥砖茶制作一直延续传统人工渥堆发酵工艺,选用叶面大、叶厚带梗的老叶,内含物质丰富,非常适合熬制奶茶,是北方游牧民族煮牛奶的黄金搭档,能补充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营养成分,在内蒙古、新疆等地,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赵李桥砖茶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人群饮用,从羊楼洞、赵李桥至恰克图再至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道是中俄传统友谊和中国砖茶文化传播史的见证。
在羊楼洞有观音泉、凉阴泉和石人泉三股泉眼,三条溪流如汉字中的“川”字,于是茶商们在茶庄号用上“川”字,既突出水的重要,又暗示着财源滚滚,以致最后统一在砖茶上压制“川”字标。少数民族群众在购买时,只须用三个手指一摸,就认定是正宗的“川”字好茶。
这种习惯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羊楼洞合并了所有茶厂,1953年,羊楼洞砖茶厂迁至赤壁市赵李桥镇,更名为“湖北省茶业公司赵李桥茶厂”。如今,赵李桥砖茶制作仍然保持了“川”字牌青砖茶的原汁原味,同时已开发出300余种新品,推出了巧克力型、颗粒型的“轻”砖茶,以其时尚化、年轻化的理念,吸引着追求方便快捷的茶文化爱好者选购,拓宽着青砖茶消费的年龄边界和人群。
2006年,赵李桥茶厂获得中国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称号;2020年,蒙古国向中国赠送3万只羊,我国以上万份赵李桥青砖茶作为回礼,写就“羊来茶往”的佳话。
长盛川的传承与创新
俗谚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社区传承等传统方式代代相传,相关知识和技艺,特别是有些特殊的技艺和诀窍在家族成员之间传递。这些丰富的习俗增进了家庭和睦、人际和谐,增强了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见证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以鄂西南优质茶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高压制成茶砖。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始于明、盛于清,曾持御赐红色双龙票畅销欧亚,在万里茶道沿线开设了260余个分号,被誉为“万里茶道上的瑰宝”,历经20代人传承654年至今仍兴盛不衰,是南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同时也是与俄罗斯和欧洲各国交流的媒介,是文明互鉴的使者。
进入新时代,长盛川继续传承复兴传统青砖茶,并以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长江沿岸鄂西南、鄂西山区发展茶产业,运用现代生物制药的理念来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目前长盛川依托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富硒茶树资源,从技术、人才、产品、市场、品牌多方着手,形成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产品研发、产品销售、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带动了周边26个乡镇131个村30万亩以上茶园增效、近10万余农户增收,有效促进了当地茶产业发展。
长盛川一直是万里茶道上活跃的文化使者,持续将非遗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相融升级产品,以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需求、时代特征呈现独特的文化体验。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第19代传承人何建刚为申遗特制一款符合欧盟标准的青砖茶——“福茶”,作为中国茶的代表之一,由文化和旅游部带到摩洛哥,供联合国官员及评审专家品鉴。
此次申遗成功,再次体现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湖北三项制茶技艺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对拓展人民群众对茶文化、茶叶相关知识的认知,深化对中华文明发源发展的认识、凝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都有重要意义;对促进我国茶产业繁荣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接下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与相关单位一道,继续做好该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通过宣传推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邵一玲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