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七里坪镇,著名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是红色旅游名镇。
红色旅游,如何既“富脑袋”又“富口袋”?近日,记者走进七里坪镇寻找答案。
长胜街涌动新活力
“请大家随我走进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所在地。”10月5日,长胜街上,讲解员周维正带着一批武汉游客参观。
七里坪镇文物管理所负责人王川介绍,近年来,长胜街创新展陈和呈现形式,邀请小小红色讲解员为游客义务讲解,让红色文化更加鲜活生动,吸引年轻游客到访体验。
看准游客带来的商机,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长胜街两边红安大布、红安苕、红皮花生等特产随处可见。
长胜街98号,红安大布非遗传承人黄珍兰从2015年起,就在这里开店、传习。她成立“珍兰大布纺织坊”,注册了“黄珍兰”商标,带领400多位留守妇女用手艺赚钱,生产服装和床上用品。
“游客多的时候,每天销售额能达到1万多元。”黄珍兰说,她们手工制作的大布床单、大布睡衣、虎头鞋等产品,格外走俏。
古色古香的长胜街还成为带货的特色直播间。商户们开网店、直播带货,把本地的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不少店主因此成了网红。
红色旅游富了农家
参观革命遗迹遗址,观看红色演出,游览红色美丽村庄……今年国庆长假,七里坪镇八一村游客如织。
八一村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首唱地、红军团长方和明的故乡,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两处。
抢抓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机遇,八一村围绕“忠诚”主题,对村庄进行整体包装,建设忠诚政治体验馆、方和明事迹陈列馆、苏维埃大礼堂、英烈广场、“三同”书院等,打造集观光、住宿、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景区。
以红带绿,八一村探索“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红军茶”等品牌,推出“共享菜园”绿色业态,建野菊花、红苕种植基地。
红色旅游,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更充实了村民荷包。八一村党支部书记郑喜中介绍,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53元。
“点要亮、线要美、面要异。”镇党委书记阮元兵说,如今,七里坪各村庄,立足各自特点,挖掘红色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
观音阁村,打造“红色家风”品牌,建设“三同”党性教育基地,每年可带动村民就业50人,人均增收8000元。
草鞋店村,开发最具特色的“红军洞”,与“杨山河吧”绿色生态氧吧交相呼应,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69个红色村庄“一盘棋”
“发展红色旅游,统筹运营最关键。”阮元兵坦言,七里坪不缺红色资源,缺的是运营。
去年年底,七里坪镇成立长胜七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构建“镇级主导、公司主营、村级主体、农户主力”的共同发展模式。
公司外联事业部主任戴翠介绍,公司将七里坪镇69个红色村庄等纳入统一运营、管理,整合红色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并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建设,向全国各地推介红色旅游,真正擦亮红色名片。
“向内整合资源,向外拓展市场,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阮元兵介绍,每年,七里坪镇游客接待量达300万人次。今年1至8月,长胜七里公司营业收入达500余万元。
“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的红色景点、经典名村,做大红色旅游底盘。”阮元兵说,未来将坚持“以红为魂、红绿相融、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建设全国红色教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镇,让“红色”成为七里坪一张闪耀的旅游名片。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刘子靓 陈琪 赵炳长
编辑:黄俐琦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