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干旱对长江中下游淡水养殖业影响较大 预计秋冬季降水仍偏少,渔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2022年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经历了自1961年以来最强区域性高温,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目前安徽南部、湖北东部、江西大部、湖南中南部等地气象干旱达特旱。持续高温干旱导致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水位明显偏低甚至干涸,造成养殖环境恶化、产量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给淡水养殖业造成较大影响。10月以后,长江中下游将进入少雨季和枯水期,预计10-11月及冬季仍以降水偏少为主,可能形成跨季夏秋冬连旱,极低水位将导致渔业取水困难,给淡水养殖带来严峻挑战。

一、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异常高温少雨,发生重度以上气象干旱,水资源总量明显下降

高温日数最多、降水量最少,大部分地区发生重度以上气象干旱。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高温日数41.8天,较常年偏多25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平均降水量199.2毫米,较常年偏少5成,为1961年以来最少。目前大部分地区发生了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安徽南部、湖北东部、江西大部、湖南中南部等地达特旱。

流域水资源总量明显下降。高温干旱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来水显著减少,汉口水文站8月以来径流量和水位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低),江河湖泊水位明显偏低,出现“汛期反枯”现象。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9月中旬鄱阳湖、洞庭湖水体面积分别为849平方公里、481平方公里,较7月上旬分别减少约74%、71%,为近10年最小。9月26日长江干流及两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56米至7.72米,宜昌以下江段及两湖水位均为历史同期最低。

二、高温干旱影响流域渔业生产,养殖品种长势偏差

养殖用水匮乏,威胁鱼虾生存。持续干旱无有效降水,使养殖水体无水源补充,大大压缩了鱼虾蟹的生存空间。养殖水体水温、溶解氧等环境要素普遍超出鱼虾耐受上限,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超标,引起鱼虾蟹缺氧和暴发各类疾病,不利于正常代谢。

鱼虾长势偏差,减产趋势明显。高温期间,鱼类摄食减少,饵料系数下降,生长缓慢。据调查,高温期间养殖合作社投饵量减少4~6成,小龙虾掘穴夏眠,不进食、不蜕壳、不生长;河蟹蜕壳期延迟15天以上,体重比常年相比小1两左右。江苏省河蟹产量预期下降20%~30%,大蟹产量较往年减少近2成。

养殖管理成本高,上市期推迟。为了减轻高温干旱的影响,养殖户抽水灌溉、开增氧机、施用改底化学品、打捞水草用电、用药、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其中农资、用工成本分别上涨8成、2成以上。淡水鱼存塘量大,虾蟹生长缓慢,上市期普遍推迟,其中河蟹上市推迟20天左右,江苏、湖北河蟹、小龙虾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3成。

水生保护动物栖息地受影响。鄱阳湖提前进入极枯水期,野生鱼群活动范围集中,索饵面积大幅缩减,影响育肥效果,甚至面临干涸致死。洞庭湖大量鲤鱼聚集浅滩,生存空间压缩。江豚等水生保护动物因栖息地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少,面临食物匮乏、活动受限和人工迁移等问题。

三、长江中下游秋冬气候趋势预测及建议

10月以后,长江中下游将进入少雨季和枯水期,预计10-11月降水较常年偏少2~5成,冬季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气象干旱将进一步发展,出现夏秋冬跨季连旱可能性大,渔业取水困难仍将持续,给淡水养殖业带来严峻挑战。为此建议:

持续做好水产养殖抗旱防灾。做好抗大旱、抗长旱准备,加强长江上游跨区域水源调度,采取筑坝蓄水、机井提水等方法,广开水源补充养殖用水。

加强干旱期间科学养殖管理。成品鱼加快捕捞,降低养殖密度;加强水质与病害监测,做好水质调控。

加强技术应用提升灾害应对能力。推广繁养分离模式,集中培育鱼虾蟹苗种,减少水资源消耗;稻田综合种养连片区充分利用稻虾、稻蟹等综合种养稻田积蓄雨水,保障秋冬季农业用水安全。

加强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养殖池塘进水沟渠、提灌设施、生产电路、道路等配套设置建设,提升水产养殖应对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能力。


来源:湖北省农业气象服务中心

编辑:邵一玲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