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盛产高山蔬菜 如今成新晋的网红“凉都”

火烧坪,是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部的一个小乡镇,尽管这里曾经盛产高山蔬菜,但在今年夏天之前,这个名字在都市人群中仍然十分陌生。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里,数万人涌到火烧坪来躲避酷暑。让这个高原小镇,很快成为新晋的网红“凉都”。

慕名上火烧坪的人都称“来晚了”

从地图上看,火烧坪位于沪渝高速和清江之间。实际上,驱车从沪渝高速贺家坪出口下来,沿S225省道的蜿蜒山路攀升1个多小时,就爬上了一片豁然开阔的原野,窗外的风也瞬间清凉起来。触目多菜地,白菜、番茄、萝卜垄畦分明,肉眼可见的生态、新鲜。比菜地更广阔的是草原花海,无拘无束地蔓延开去,直与天边的白云相接。

乡镇集市约2公里长,两端各有一家民宿,东边名为“云上人家”,西边名为“高原红”。“云上人家”的老板名叫覃宁平,三年前开始,以自家楼房为大本营,拿下了坡坡坳坳100多亩地,种花种草搭凉棚筹建民宿。

前两年,零星游客找上门来,在这里小住,吃农家菜。今年一进夏季,成批的游客一拥而至,将他的近30间客房一抢而空,他不得不借用左邻右舍的房子,临时接待客人。餐饮更是忙不过来,干脆让客人自己到附近找吃的。

“高原红”的客房比“云上人家”多一倍,也是天天爆满。两家民宿的老板都讲不清,为什么今年夏天火烧坪突然“火”了。许多游客是从别人口里第一次听到“火烧坪”的名字,上来后都连声称“来晚了”。

武汉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总李先生,在巴东野三关参加完一个活动,准备返程的时候听朋友说起火烧坪,顺着沪渝高速绕了一脚就上这里来了。这里的凉爽、宁静、辽阔让他一见倾心,他决定明年夏天带家人来这里歇息几天。

高山蔬菜之乡耽搁了网红“凉都”

火烧坪乡宣传委员、党政办主任李荣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火烧坪成为新晋网红“凉都”,是偶然也是必然。火烧坪得名的由来,是最早的时候,这里的村民每逢冬春时节,习惯放火烧荒,因为海拔最高,方圆数十里都可望见烧荒的场景,于是称这片高原为“火烧坪”。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火烧坪利用高原的反季节优势,大量种植萝卜、白菜、包菜。此后近30年,火烧坪凭着这一自然禀赋,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山蔬菜之乡。

最近10多年来,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陕西、山东等地的蔬菜凭借规模优势,逐渐抢占了火烧坪的风头。此外,因为多年的耕种,火烧坪的土壤和植被也变得有些脆弱。

正是基于这些情况,近年来,当地政府正在引导农民进行精细化种植。一方面是发展特色蔬菜品种,一方面探索现代化育苗基地。除了传统的蔬菜产业升级,凭着高原的温差优势,火烧坪还在发展反季花卉,目前已初具规模。

也正是这种转型,火烧坪近年来的生态日渐好转。政府鼓励村民们向农旅产业发展,通过兴办民宿和农家乐改变产业模式。但种惯了蔬菜的农民,转型又谈何容易。

2万人次打卡启动火烧坪“3.0模式”

今年的这个酷暑,给火烧坪的转型注入了催化剂。许多村民都亲眼看到涌上来的避暑人群,也眼睁睁看着那些提前准备的民宿老板乐呵呵地数钱。

李荣介绍,如果说高山蔬菜是火烧坪发展模式的1.0版,那么精细化种植就是2.0版,而今年被高温引爆的凉都经济,将开启火烧坪发展模式的3.0版。

火烧坪的海拔在1500米至1900米之间,紧邻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捷。以前这里的村民习惯了种蔬菜,还没有意识到这里旅游避暑的价值。据乡政府的粗略统计,今年夏天慕名上火烧坪来避暑的游客已超过2万人次,这对一个户籍人口不足8000人的小乡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触动。

李荣说,游客的选择是对村民最好的动员。现在好多村民都在加入筹备民宿和农家乐的队伍,已经营业的民宿也在打算趁淡季扩容升级。政府正在与外界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接触,希望为火烧坪引进标杆企业,将凉都模式建得更具竞争力。乡党委班子的思路非常明确,当务之急是要做好水、电、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升级与保障,不仅要抓住“热经济”,还要筹谋“冰雪经济”,主动拥抱扑面而来的风口。

市场是最公正的裁判员,火烧坪曾经以独特的自然禀赋滋养过一方人民,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爱护和向往,这片传奇的小高原还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追捧。


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覃丹

编辑:邵一玲

编审: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