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长势可真好啊,基本上能存活。”8月18日,恩施市屯堡乡马者村骄阳似火,望着100多亩绿油油的魔芋叶子,村民李永奎喜笑颜开。
去年,这些田还是荒田,能人朱永红到来后,把荒田开垦成良田,带领村民种魔芋。
湖北十大农业产业链中,魔芋归属蔬菜产业链。多年来,恩施爱森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永红坚持科技创新、联农带农,在恩施市发展魔芋7000多亩,帮助3000多农民增收。
全州率先“尝鲜”新品种
魔芋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它生长在青山绿水中,能够清肠助消化,有着“肠道清道夫”的美誉。魔芋的衍生品多达100多种,广泛作为工业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原料,被称为“大山里的金元宝”。
恩施州相关农业人士介绍,该州曾是全国重要的魔芋种植基地,最高峰达到50万亩。后因病虫害较多,农民收入减少,规模逐年递减,目前稳定在10万亩左右。
“最常见的是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病率一度达到50%。”恩施州农科院魔芋研究所所长杨朝柱表示,这两种病容易在高温高湿下大面积扩散,7、8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平均亩产存活率仅40%左右,不少农民还经历过颗粒无收的情形。
减少发病率,种子是源头。恩施州农科院为改善品种,从全国购买了400多个品种,开启了长达9年的育种之路,成功培育出了7个发病率低的品种。2015年,经过审定,最终敲定鄂魔1号品种。
朱永红在恩施州率先“尝鲜”,试种了一批鄂魔1号。效果非常明显:1亩地种了300斤种子,收获了近2000斤魔芋,存活率提升到了97%。很快,爱森农业公司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千余亩。
2020年,恩施州城遭遇洪水,爱森农业公司的400多亩魔芋地被淹,朱永红心里十分担心。经过紧急抢救,只有2亩魔芋死亡。“要是过去,至少‘报废’七成,损失惨重。”
随后,恩施州农业农村局在朱永红的基地召开了全州魔芋种植现场会,请来专家和种植大户,推广鄂魔1号等品种。经过2年努力,恩施州魔芋品种已基本完成更新换代。
探索制定技术规程并推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屯堡乡看到,绿葱葱的魔芋整齐地长在田垄两边,两株间距约1米。“绿色代表正常,发黄、枯萎说明出了问题。”朱永红说,再过2个月,魔芋就可以采摘了。
解决了良种问题,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种植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我们依托省农科院药材所,制定了一套管护技术标准,并在全州推广。”朱永红表示,包括病虫害防治、大田管理、科学施肥、栽培模式等多个方面。其中,病虫害防治是重中之重,不仅要防止病虫害大面积蔓延,还要通过“医治”,把“癌症”变成“感冒”,把损失降到最低。
6月初,是魔芋种苗发病的前期。以前,这阶段一般不采取措施,现在则提前介入。如果发现有的魔芋叶子没有变绿,或者出现异样,管理人员就会挖出10株魔芋,检查是因为病虫害导致无法出苗,还是因自身原因推迟出苗。如果是前者,就要采取施肥等措施,防止发生蔓延,如果是后者,就任其生长。
以前,魔芋过冬就像土家族人处理玉米一样,挂在灶台上自然储存。2021年,爱森农业公司建立了专用通风冷库,温度稳定在10℃—15℃,湿度70%,确保魔芋质量不受影响。
“我们还制定了恩施州唯一的魔芋良种越冬储存技术规程,被广泛推广。”朱永红说,由于种植、管理技术到位,近两年魔芋生长得非常好,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年底,公司还进一步扩大生产加工规模。
目前,公司已在恩施市屯堡、板桥等5个乡镇种植魔芋3000多亩,用工2100人。同时,在保底收购的基础上,统一向农民发放种苗、肥料等,提供管理技术,带动农民种植魔芋4000多亩,其中开垦荒地数百亩,1000多人实现增收。
在省政府办公厅驻马者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黄思源的邀请下,朱永红在马者村建立了魔芋合作社。村民姚顺民投资2万元入股合作社,不但享受分红,还在基地上班拿工资,一年纯收入3万多元。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通讯员 赵盛迷
编辑:邵一玲
编审: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