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天文学、气象学的角度来看“七夕牛郎会织女”?

“七月七,牛郎会织女”。多少世纪以来,在我国人民群众中都流传了这个优美动人的故事,《牛郎织女》这部影片,正是这一神话故事的艺术再现。它像一只刚劲的手,弹弄着不知多少青年男女的情弦,诉说着一对对情侣山盟海誓的轶事……

究竟有没有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我们且不去讨论,也不可能去对那“神界”的事情加以深探,我们作为“凡人”,也只想从天文学、气象学的角度去讲它个一、二、三。

其一,先说说故事中的“人物”与背景。夜空中我们所目击的那一排三个中间一颗亮而两旁两颗较暗的星,看上去成了人们想象中的牛郎,两边是用扁担挑的二个孩子,天文上给它命名为河鼓二;而在“天河”的另一岸边,由四颗星组成的如织布用的梭子的星,便成了人们想象中的织女,天文上给它命名为织女一。那由密密麻麻的繁星组合成的如同“天河”贯穿夜空的浓聚光带,天文上称之为“银河星系”,它由1000多亿颗恒星组成。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它的相对位置不断变换为东西或南北走向。这个银河系看上去好像是独一无二的,庞大无比,但它和茫茫宇宙的其他星系比较起来,也只能算“小字辈”。

其二,再说一说牛郎与织女能否相会。每年农历七月前后,这条“天河”转到了我们头顶。七月七日,在那柔和梦幻般的夜晚,静谧的环境下举目遥望,牛郎、织女正好都在“河”的两边,就待喜鹊为之搭桥。这看上去他们仿佛离的很近,就要再现他们“久违”的“蜜夜”,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看到他们“鹊桥相会”的悦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据天文测算,河鼓二与织女一之间的距离是16光年。所谓“光年”,就是以光的传播速度,跑上一年的总和。光一秒钟可跑近30万公里,1年可跑94605亿公里,16光年的距离就是1513680亿公里。牛郎与织女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又谈何相会呢?

其三,还说说喜鹊有无能力搭桥。正由于牛郎与织女之间的距离是那么遥远的一个“天文”数字,喜鹊虽具有善飞的本领,但它连大气层都飞不过去。对于大气层上界的估计,按照能出现物理现象的高度去定话,极光是最高的物理现象,我们把可以出现极光的高度1200公里,作为大气的物理上界。大气从地面开始,向上至17~18公里为对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5公里为平流层;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为中间层;从中间层顶到800公里为热层;在热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散逸层。即使喜鹊能飞到85公里中间层的高度,在-83℃的温度下冻不死,再往上飞入热层至500公里的高度,温度就达到1200℃,这种高温也会把它化为灰烬,岂还能飞去搭桥?因此,为天河搭鹊桥,只是善良人们的一种“成人之美”的心愿。

那么在七月七日为什么看不到喜鹊呢?这恰恰是神话故事作者的“老谋深算”之处,他巧妙地利用了与气象有关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这时一般都处于盛夏的末伏前后,暑气未减,喜鹊需要到比较阴凉僻静的地方“避暑”,并要更新身上的羽毛,所以人们就很难见到它们了。即使偶尔见到了,也许会被人们说成是掉了队的“懒喜鹊”。然而,难以见到喜鹊又何止是农历七月七日呢?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与气象关联的“乞巧”问题,就是“七月七,看巧云”。因为阴历7月大都相当于阳历的8月,尚处于盛夏阶段,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上多为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主要是下沉辐散气流,有时候副高也会有所减弱,在午后到傍晚,形成一些诸如浓积云、积云性高积云、向晚性层积云之类的云层,由于对流不甚强盛,其发展高度也不甚高,但从人的视觉会见到像山峰、像巨人、像绵羊、像怪兽、像舞女等形状怪异的云体,有时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影如幻,显得毕真和饶有趣味,这样就与“乞巧”不期而遇了。这无疑也为牛郎与织女的“鹊桥相会”增添了更加斑斓的色彩!

文章作者: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黄智敏

责任编辑:杜洁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作者:黄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