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稻浪欢歌,“丰”景如画。
丰收的画卷里,早稻在阳光照射下披上了重重金黄,在机声隆隆中变成一袋袋饱满的稻谷,随运粮车奔赴粮仓;晚稻田里,插秧机途经之地,一棵棵秧苗被整齐精准地插进田间,不一会儿,农田换上一身“绿装”。
今年“双抢”季,天气整体较好,利于早稻收割和晚稻播栽。7月2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目前全省早稻颗粒归仓、丰收到手,晚稻基本全部到田、栽满栽足,水稻主产区“双抢”告捷。
增面积,我省首次争取双季稻轮作项目
早稻是全年水稻生产的首战,保面积至关重要。
“在政策激励下,全省早稻面积恢复性增长。”据省农业农村厅介绍,今年,我省首次争取到农业农村部双季稻轮作项目,围绕免费供种、集中育秧、统一供肥、统一社会化服务等环节,在10个县开展早稻生产示范20万亩、带动恢复10万亩。
在实施双季稻轮作项目过程中,各地纷纷打出“组合拳”,想方设法提升项目效益。
浠水县整合稻谷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等政策,与双季稻轮作项目捆绑实施。采购“中早39”等水稻种子50多万斤,免费发放到户;列支720万元资金补贴双季稻种植大户机耕作业费,补贴面积达6万亩次。
监利市制定《2022年度双季稻轮作项目实施方案》,乡镇成立专班具体实施,市农业农村局对项目实行监督考核,市乡农技推广中心负责田间技术指导,形成合力确保早稻增产丰收。
赤壁市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双季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带动小散农户参与发展双季稻。同时,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500万元,对早稻示范扩种成效明显的乡镇、村组和主体进行奖励。
此外,我省及早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下达到县,继续将早稻生产纳入稻谷补贴。将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55个县,及时拨付两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
种植双季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黄冈、荆州、咸宁、荆门等主产区面积增加,种粮大户成为扩大早稻面积的主力军。春节期间,京山市雁门口镇郝巷村村民张小军牵头成立硕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动员返乡村民入社土地1200亩,全部用于双季稻生产。浠水县禾溢园农场农场主黄金安种植双季稻面积逐年增长,从几百亩到今年的3200多亩。
增产量,良种良法唱主角
7月12日,监利市黄歇口镇,“女粮王”毕利霞看着收割机在早稻田里穿梭,满眼欣喜。
打包、称重、校验水分,实收亩产536.65公斤。
“用的是杂交早稻‘两优302’。瞧,株型适中,穗层整齐,穗粒中等偏大、均匀,产量比去年略有增加。”毕利霞说,今年为了应对“倒春寒”,她新建了30亩育秧大棚,取代传统的中拱棚,让秧苗从“小公寓”住进“大house”,秧苗出苗率、成活率都提高10%左右。同时,通过优化品种,水稻的播种期从过去4月中旬提前至清明节前,延长水稻的生长周期,高产的同时,品质也得到提升。
据悉,全省早稻优质品种占比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主产区黄冈、咸宁大力开展“看禾选种”,主推两优287、冈早籼11等优质高产品种,优质品种应用比例达到90%以上。
“水稻打擂台,每个展示品种的播种期、移栽期、成熟期标注出来,株型、抗性、丰产性等综合性状一较高下,让种植户对早稻的品种特征、管理模式和经济效益都有更直观的了解,方便种植户选优种优。”通城县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黎逢友说。
良种良技配套,农机农艺结合。
今春,咸宁市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召开早稻机插暨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推广演示现场会,一台台智能无人插秧机、侧深施肥插秧机在田间作业,将嫩绿的秧苗插进田里,也将肥料定量施撒。
“智能无人插秧机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自动规划插秧路径,自动栽植,实现机器下地、机手上岸。侧深施肥插秧机搭载了自动平衡系统,对苗台左右水平进行自动调整,确保秧苗直立压入泥土中,插植、施肥深浅一致,实现秧田利用率最大化。”咸安区双溪桥镇新农机防合作社理事长张治国俨然已是“农机通”。
据悉,咸宁市以集中育秧为主的全程机械化、轻简高效栽培等技术模式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早稻生产大户、示范基地和重点村实现全覆盖。
技术有支撑,良种多打粮。据产量预测,我省早稻单产、总产均呈增势。荆州市平均单产略有增加,总产量预计约能达到20万吨以上,较去年增加近10%。咸宁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增加,预计单产突破400公斤/亩,增加30公斤/亩以上。
另据省粮食局官网数据显示,7月18-24日,我省早籼稻收购均价1.35元/斤,各类加工企业、烘干点、合作社收购踊跃,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抓田管,向丰收开“稻”
7月15日,雨后放晴,英山县满溪坪良种场种粮大户蔡拥军忙着补种晚稻。
送盘、铺底土、洒水、播种、覆盖籽土、迭盘……只见一盘盘育好的秧苗从大棚里搬出,满载秧苗的插秧机缓缓开进田间,在农田里写下绿色的诗行。
湖北,素有“不插八一秧”的传统。“抢种晚稻,抢的就是时间,早一天播种,产量便可以增加不少。”嘉鱼县官桥镇种粮大户程启平刚收完1350亩早稻,见缝插“秧”种下晚稻。
平畴沃野,中稻拔节孕穗,长势喜人,一、二类苗占比八成以上。再生稻灌浆结实,晚稻和虾稻进入分蘖期,夏玉米进入抽雄期。粮食生产到了抓田管、提单产、稳总产的关键阶段。
针对农资价格高、病虫发生重、灾害风险高等问题,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强化田间管理,加强中稻、玉米、大豆等在田作物肥水运筹,努力提高单产。防病防虫,保苗保穗,抓好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确保不大面积连片成灾。强化防灾减灾,密切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合作,重点加强高温、干旱、局地强对流和后期的寒露风、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联合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抗灾技术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将关键技术到户到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政策精准‘滴灌’,人勤天公作美,作物拔节生长。上半年,夏粮夏油取得历史性好成绩,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下半年。”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表示,全省农业农村部门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科学谋划秋收秋种,抢抓播种时序,合理安排秋收进度,成熟一片、收获一片;挖掘冬闲田潜力,稳麦扩油,确保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牢明年丰收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汪海洋
编辑:邵一玲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