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江流域大豆种植区大豆“症青”现象频发,给豆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由此有效的防治点蜂缘蝽势在必行。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从多个学科视角开展研究,分析了大豆“症青”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点蜂缘蝽是导致大豆“症青”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生产验证表明,防治点蜂缘蝽可以有效防止“症青”现象的发生。
1.“症青”现象的田间表现:表现为品种正常生育期结束时,植株仍然叶绿、枝青,有荚但荚而不实或者籽粒瘪烂的现象。
2.“症青”现象的发生原因
(1)内在原因:籽粒发育停滞,导致源-库关系失衡;
(2)直接诱因:刺吸类害虫为害是造成大豆籽粒幼胚死亡、导致“荚而不实”的“罪魁祸首”;
(3)外部因素:农田环境条件变化可能是蝽类害虫发生数量急剧增加的重要因素。
3.“症青”现象的防治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在大豆开花后防治,开花后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推荐喷施以下药品:吡虫啉、氰戊菊酯(单用或混用);氟虫腈;氯虫·噻虫嗪;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喷雾防治;也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000-3000 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000-8000倍液,50%氟啶虫胺睛水分散粒剂(可立施)5000 -8000倍液单独防治。每亩喷雾药液不少于40kg,可结合防治。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华亚农业
编辑:杜洁
编审: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