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迷津| 听说近视会遗传?妈妈们知道近视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眼睛

是心灵之窗

是我们看世界的窗口

伴随近视人群的逐渐增加

很多年轻父母也早早变成近视

近视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更让大家担心的是

近视到底会不会遗传?

如何才能避免孩子近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近视眼发生率越来越高,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其发生率居高不下,愈演愈烈,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近视眼的高发病率和危害已成为人们热衷讨论的健康话题:近视眼难道就不能像其它可控疾患那样得到有效防控吗?

事实上

近视眼是可防可控的

也是难防难控的!

答案看起来似乎有些自相矛盾,其实不然!

要知道个中缘由,我们先来了解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近  视

是指眼球屈光力与眼轴长度不匹配(眼轴过长),使眼外远处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让人看不清远处的景物;而近处的物体(反射或自发光)进入眼内的光线是发散光线,经眼球聚焦后的焦点比平行光线的焦点靠后,其焦点定位可能在视网膜之后亦或正在视网膜之上,由于人眼有很精细的调节功能(能增加眼球额外的屈光力),可以将位于视网膜之后的焦点前移并保持在视网膜之上。所以,近视眼能看清晰近处景物!

在近视眼的形成中存在两个因素。

一是眼球的屈光力(主要取决角膜与晶状体的曲率);

二是眼球的眼轴长度。

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眼球一旦完成了“正视化”(一般在12岁左右完成,目前正视化的年龄更趋向低年化),眼球屈光力就相对固定了。然而,眼球的眼轴长度却比眼球的屈光力活跃得多,不会因“正视化完成”而固定。在各因素作用下,眼轴可能会不同程度增长,眼轴每增长1毫米,眼球的屈光状态将向近视进展300度,不断进展的眼轴长度不仅加深了近视程度,更严重的是增加了近视眼并发症(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等)的发生率。因此,控制近视加深,实际上就是要控制眼轴长度“疯长”。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一般认为单纯性近视(这里不包括有明显家族史,为单基因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的病理性近视)发生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均有关系,属于多基因遗传,即每组基因均为微效、等效、其效应叠加,父辈与子代之间找不到固定的遗传关系,但可发现明显的遗传倾向。根据双生子研究算出的近视遗传指数为60%~65%,并非100%,说明决定单纯性近视发生与否的个体差异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约各占一半的作用,遗传因素略大于环境因素。已知的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用眼量、户外活动的时间与量以及近视后光学矫正方式。

临床研究发现,环境因素诱发近视发生发展的机制有下列几方面:

(1)持续近距离工作或学习(看的距离太近、看近时间太长)与近视。眼球具备的“额定”屈光力,是为看远准备的,当看近距离景物时,进入眼内的是发散光线,焦点会落在视网膜之后,会迅速刺激眼球的调节作用做功将晶状体变厚增加额外的屈光力,让光线的焦点聚焦在视网膜上,以便看清近处的景物,如果近距离工作量太大,调节功能因疲劳或者本身调节功能滞后,可能造成调节不到位,光线焦点徘徊于视网膜外层边缘与视网膜之后,会误导视网膜错误的感知眼球处于“远视状态”,向眼球调控部分发出错误信号,增长眼轴以缓解“远视状态”,久而久之,眼轴延长了,近视就加深了!

(2)户外活动与近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视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明显低于非近视儿童。有人研究发现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延缓近视进展,还可以降低因父母近视所导致的近视风险。有人还指出户外活动的保护作用在于“户外”,而不在“活动”,室内活动与近视无相关性。户外活动能延缓近视,是可能因为:户外光照强,有利于刺激视网膜多巴胺释放,多巴胺能阻止眼轴延长;户外活动时视野宽远对眼调节要求低;户外活动时光照强,瞳孔小,焦深增加,减少视物模糊,从而降低对眼球调节功能的依赖;另外户外活动时间多了,看近的时间就相应少,无形之中给了眼球更多的恢复调节功能的时间。

(3)框架眼镜与近视加深。通过众多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中央及周边屈光状态对眼球形态和视觉质量都有影响。通过比较,周边屈光的影响大于中央屈光。我们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近视,黄斑部近视(中央屈光)得到了矫正,但由于近视眼眼底特殊的形态,周边屈光呈现相对远视状态,俗称“周边远视离焦”,视网膜感知到远视状态会对眼球形态做相应调控,眼轴延长,导致近视加深。

通过对近视发生发展机制的分析,可以认识到,针对诱导近视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我们还是有很多行之有效防控近视的措施的。

通过根据身高调整课桌,提倡正确的认读和握笔姿势,扩大看近距离,减轻眼球调节负荷;

优化课程降低近距离用眼量,增加自然光照下的户外活动时间;

近视出现后采用角膜塑形术、配戴多焦的角膜接触镜,避免普通框架眼镜带来的“周边远视离焦”,遏制近视进展的速度;

还可以点低浓度(0.01%)阿托品眼药水来控制近视发生发展。

目前临床上采用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所以说,近视是可防可控的!

然而,近视也是难防难控的!

首先,近视的发生发展与遗传有关。目前医学上,通过后天的治疗来彻底改变先天的遗传素质,成功的先例和方法几乎没有。何况,对近视基因的定位工作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哪些是导致近视发生的基因,哪些是控制近视发生的基因。

第二,眼轴增长符合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器官体积从不断增长到最终稳定的一般规律。眼轴增长出现近视后,不可能自动降低度数回到正视状态(也就是眼轴不可能自动缩短),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前,眼轴增长是永恒的趋势,近视控制只能尽可能减弱这种趋势,宛如逆水行舟!况且,这种防控近视的工作还是长达20年的持久战,极度的考验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耐心。可见其难度!

第三,目前防控近视的主要措施是以减少近距离用眼减轻眼球调节负荷为出发点,而近距离用眼是儿童、青少年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控制近视与学习成长压力存在矛盾,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控制近视很多时候显得“力不从心”,这也人为地增添了近视防控工作的难度!

张光明 

副主任医师

专业专长: 眼视光、眼表疾病 眼视光学理论及临床、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眼表疾病、青少年近视防控等。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周三全天

(责任编辑:田谧)

(作者:垄上寻医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