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走出的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 华农学子将小菱角做成大产业

“我是农民的孩子,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回到农村,帮助父老乡亲们寻找致富路。”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生彭达用六年时间,在浠水县天井湖村搭建起菱角电商供应链,把原为时令产品的小菱角做成四季都挣钱的“摇钱树”,实现年销量达3000万元,为5000多位农民创造就业创业机会。

日前,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第八届“长江学子”名单,彭达作为自主创业类人物入选。

回到农村钻研菱角

1995年,彭达出生在湖北省罗田县河铺镇一个小乡村,祖辈都是农民。幼时的彭达看到父亲与爷爷在田间劳作,心疼他们种地辛苦,“虽然那时我还很小,但仍能感觉种地很苦,农民很难赚到钱。”彭达希望能学习农业知识帮助农民,高考时他坚定选择了华中农业大学。

2016年,彭达与黄冈浠水县天井湖村结缘于学校“耕读路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将自己农业创业的目标瞄准了当地特产——菱角。“这里菱角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但是老百姓用很传统的土办法在种,很难赚到钱。种得多会滞销,种得少收成又不够。”彭达说。

在学校田北海教授的建议下,彭达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研究生,深耕“耕读兴农·菱辟蹊径”菱角产业项目,继续运用所学知识与科技来做好菱角产业。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彭达的团队选育出高产耐抗新品种“菱美人”。

“菱美人”品种产量高、成熟早、口感脆甜,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也让农民实现了增产又增收,解决了菱角保鲜难、脱壳难、加工难的全产业链发展难题。随后他的团队探索出“菱—菱—鱼”生态种养模式,每种植两年菱角,再养一年草鱼,如此循环。这种模式下,菱角亩产量从1500斤提升至2500斤。同时,鱼菱兼收,菱角的品质也有了极大改善。

电商上阵做大产业

彭达深知,菱角产业做大做强,品牌传播的作用不容小觑。

最初的菱角产品营销,都是彭达撰写文案,主打乡愁文化。“大别山菱妹妹”的品牌形象很符合菱角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耕读兴农”“菱妹妹”“菱礼荷慕”等14项22类商标进行广泛传播,让“吃好菱角,选湖北天井湖”的口号深入人心。

依托种植、加工优势,天井湖村建设了8000平方米农业现代化生产加工车间,成功将天井湖菱角培育成黄冈市特色地标优品。与此同时,团队开发出“即食菱角”“菱角粉丝”“菱角酒”“菱角膏”“菱角染发剂”“文玩菱角”等相关衍生产品,多种多样的产品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菱角品牌也随之越做越大。

彭达带领团队自主开发电商培训课程,培训留守妇女利用闲余时间在手机上直播带货,将30多位普通村民培育成带货达人。如今,在电商的菱角领域,天井湖菱角已属行业第一。

“最开始到农村创业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把我们叫做武汉的大学生,认为我们不接地气。”彭达回忆说,当时,当地农民们的积极性并不高。

创业期间,彭达坚持跟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走进田间地头。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以当地的农民为师,把我们的理论和种植、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彭达说,村民们看在眼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相信这群年轻人,跟着他们一起干。

现在,彭达的团队每年各种务工劳务支出已经超过了600万元,为5000多位农民创造就业创业机会,从业者户均增收2万元。


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实习生 陶斯微

编辑:黄俐琦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