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香龙山清溪沟贡茶有限公司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旁,技术人员正在闻香味、看颜色,仔细观察试验中的宜红茶生产情况。
“开展不同品种、规格、工艺的对比试验,精选最合适品种、最佳工艺,为消费者呈上精品宜红茶。”公司总经理郑盔甲说。
去年,该公司与省农科院果茶所茶叶加工研究室主任郑鹏程团队,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转化系列专利;安装自动化生产线,创新加工工艺,研发系列新产品,让宜红茶更适应年轻受众市场。
2005年,郑盔甲返乡创办清溪沟贡茶有限公司,瞄准“宜红茶”生产。宜红茶创制于19世纪中期,原产地于武陵山区、大巴山区,过去因主要在宜昌地区精制加工、集散、外运而得名,与祁红、滇红并称为“中国三大工夫红茶”。
“历史悠久,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这是郑盔甲的最初想法。但是,传统宜红茶主要出口,原料多为夏秋大叶,且工艺粗放,毛茶品相差、薯味重,不符合当下消费习惯。
“各家收来的鲜叶大小不一、品质参差不齐,产品经常被客户退货。”郑盔甲回忆,产品上市后,回头客不多。
如何改?首先从品质开始。郑盔甲承包近200亩山地里,打破原来的密植免耕模式,将梯田茶叶行距扩大至1.7米,单株茶树间距扩大至30厘米,让每一株茶树充分享受阳光、雨水、土壤的滋润。
此后,他前往福建、安徽、云南等地学习红茶制作技艺,引进乌龙茶加工方法,与正在进行宜红茶研究的郑鹏程团队取得联系,改进工艺设备。品质提升,卖相好,融合摇青工艺后的红茶香味更足,还推出橙香红茶、柠檬果香红茶产品,回头客不断。
今年6月,郑鹏程团队牵头的“宜红茶技艺创新及产业化”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给郑盔甲带来发展底气,“有了良好工艺,传统大叶也能制作滋味甘醇的宜红茶。”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通讯员 袁平 岳黎
编辑:黄俐琦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