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乡村治理“最后一米”、服务群众“最后一人”问题?近年来,枣阳市南街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管理民主化、服务精细化、治理融合化为抓手,推行“街巷长”制,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南街村位于枣阳市太平镇西区,全村版图面积5.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566户2200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45人。
建强“组织链”,构建行动有力组织体系。按照邻里相近、便于工作、全域覆盖的原则,以街为轴、以巷为线,将南街村划分为14条巷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为巷子分别命名,做到科学划分、全面覆盖。采取党员群众自荐、农户推荐、村“两委”会议推荐三种方式,从老党员、老干部、有威望的群众代表中推选出14名巷长,构建“村党支部-街巷长-居民群众”管理服务链条。实行挂牌上岗,明晰职责权限,实行纪实管理,使治理的触角延伸到街头巷尾,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打通了乡村治理“最后一米”,服务群众“最后一人”。
打通“微循环”,完善精简高效处理机制。一是建立责任“一清单”。将便民服务、环境保洁、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日常巡查工作纳入街巷长职责清单,通过街巷长来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忧。二是建立巡查“一流程”。推行日常三必须,即“必须定点巡查”、“必须入户走访”和“必须社情反馈”,做到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持续跟进问题。三是建立处置“一机制”。实施“巡查、反馈、协调、处置、回访”五步法管理机制,对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由街巷长报给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再报给镇党委,由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协调相关部门处理,确保问题解决“精”、“简”、“快”,打通党建引领基层共治自治微循环。自推行“街巷长”制以来,巷长们参与环境卫生清理500余次,排查消除隐患80余起,调处矛盾纠纷16起,为村民提供代办社保、代领快递、关心关爱三留守群体等便民服务720户次。
巧用“考核棒”,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按照“热心助人、诚信守法、勤劳致富、环境整洁、家庭和睦”的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通过居民自评—巷长会评—支部审评的方式,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并对评选出来的“五星级文明户”予以奖励授牌,树立新风尚,传递正能量,燎起家风好、民风淳、社风清的文明之风,不断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善治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已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5次,以家风带村风、以村风树民风,合力营造文明乡风,逐步形成乡村振兴良好局面。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周源皇 赵彬竹 仲昊然
编辑:黄俐琦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