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疫病如何防治?专家来支招

西瓜疫病是一种高温高湿型的土传病害,俗称死秧,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南方发病重于北方,在西瓜生长期多雨年份,发病尤重。除西瓜外,该病还危害甜瓜和其他瓜类作物。西瓜疫病怎么防治?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

危害症状

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叶、茎及果实均可受害。

幼苗子叶染病后先出现水浸状暗绿色圆形斑,逐渐中央部分变成红褐色;茎基部受害后,近地面处呈现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病部逐渐缢缩,直至倒伏枯死。

真叶染病后,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病斑,边缘不明显,以后中央为青白色,湿度大时,迅速扩展,软化腐烂,似开水烫伤状;干燥时变成淡褐色,易破碎。病斑发展到叶柄叶上,叶片凋萎下垂。茎蔓染病后在茎节部出现暗绿色纺锤形水浸状斑点,病部明显缢缩;天气潮湿时,出现暗褐色腐烂,病部以上的茎蔓及叶片凋萎下垂。果实染病,形成暗绿色圆形水浸状凹陷斑,并迅速扩展到全果,形成烂瓜,果实皱缩软腐,病部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病健界限不明显。

发生特点

该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德雷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异名为甜瓜疫霉P. melonis Katsura)和辣椒疫霉P.capsici L.侵染所致,其中以德雷疫霉为主,但在某些地方辣椒疫霉也对西瓜造成一定危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余组织内或未腐熟的肥料中越冬,并可长期存活。厚垣孢子在土中也可存活数月,种子也能带菌,但带菌率极低,这些都是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从气孔或直接穿透侵入引起发病。植株发病后,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果实成熟期,果面出现果粉时,病菌难于侵入,但可从未成熟果或害虫危害处或伤口侵入而发病。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最适发病温度为28~30℃,低于15℃发病受抑制。在气温适宜条件下,雨季来的早晚、降雨量、降雨天数的多少,是发病和流行程度的决定因素。田间发病高峰往在紧接在雨量高峰后。中心病株出现后,日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或旬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则病势发展快,易形成流行。如10天以上无雨,又不浇水,则病害停止蔓延。雨季高温高湿条件下,排水通风不良,种植过密,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畦面高低不平,容易积水和多年连作的地块,以及浇水过多,种植过密,施氮肥过多或施用带菌肥料,均加重发病。浙江地区主要发病盛期在4~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两季发病重。

防治要点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翠林、金星、拿比特,卫星87-14等西瓜品种抗性较强。

加强农艺措施防病。实行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通过嫁接技术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选择排水良好的田块,采用深沟高畦种植,雨后及时排水通风降湿;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有机栏肥,提高作物抗性,可亩用30%有机复合肥100千克作基肥。

药剂防治。发病前可用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预防;在发病初期可选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8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等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注意交替使用。

(责任编辑:吴维中)

想了解更多蔬菜行业信息,赶紧添加垄上娃娃菜微信号进群吧!

(回复种植的蔬菜种类优先通过)

↓ ↓ ↓

微信号:17343206025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