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刚过,气温逐渐上升,万物肆意生长,田间留下挥汗耕耘的影子,水面搅起捕捞丰收的水花,好一幅江汉平原的水乡耕作画卷。
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以前大家习惯用“一村一品”来凸显这里的物产丰富。如今,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农业正悄然盛行。
潜江龙虾、仙桃黄鳝、天门蔬菜,已然成为域内规模化产业,逐渐扬名国内外市场。
潜江龙虾成为世界品牌
6月,在潜江虾稻连作发源地——积玉口镇宝湾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华向媒体记者公开介绍,村里人人都是养虾种稻的好手,现在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社员达到180人,虾稻共生面积2800亩,良种育苗基地1800亩。因收益不错,这些年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创业。村民褚圣华就是其中一个,其原本在广州打工,2020年由于疫情留在家中,现在承包了300余亩田发展虾稻共作,一年收入近百万元,比在外面打工还要多。
而在潜江广袤的田野,处处可以看到虾农辛勤耕耘的画面,也能听到村民们创业致富的自述故事。据潜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传银介绍,目前全市虾-稻共作面积约85万亩,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潜江深耕虾-稻特色产业二十余载,形成了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研学旅行、节会文化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虾-稻综合产值过600亿元,从业人数超20万人。2021年“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51.8亿元,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小龙虾品牌价值榜首。
6月25日(本周六),第十三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六届虾-稻产业博览会将盛大启幕。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龙虾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本届最大的亮点就是携手金牌主持人韩非及千万级粉丝抖音网红姚大等在网上开启一场直播购物嘉年华。全国人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畅游潜江、畅购小龙虾。处于网红经济的新风口和红利期,潜江此举是积极推动龙虾产业从“论吨卖”到“论顿卖”的转变,助力龙虾产业精细化、市场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仙桃黄鳝畅销国内外
早上一碗鳝鱼粉唤醒一天的活力,中午一笼粉蒸鳝鱼就能吃下满满一碗饭,晚上一盘干煸盘鳝,再配上点啤酒,三五好友一起足以洗去一天的疲惫,鳝鱼的吃法多元,光是名字就能让人垂涎欲滴。要说起鳝鱼产业,有“中国黄鳝之都”美誉的仙桃市当仁不让。
6月中旬,正是黄鳝养殖的投苗期,在张沟镇肖脑村120亩的水田内秧苗青葱,四周一圈围沟水草丰沛,黄鳝在里面快速成长。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正认真查看稻鳝共育基地里两者的生长情况,他介绍,有一圈水沟里的黄鳝已经可以自我繁殖了。
公开资料显示,黄鳝作为仙桃市的特色产业,有着多年的养殖历史,是当地百姓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1998年,张沟镇开始推广网箱养鳝,该模式的成功,拉开了仙桃鳝鱼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张沟镇在发展中一跃成为中国黄鳝养殖第一镇,辐射带动全市黄鳝网箱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网箱240万口,黄鳝产量达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1%,产值超过50亿元。目前全市共有68家黄鳝专业养殖合作社,5个黄鳝养殖专业镇,建有年交易额达5亿元的专业黄鳝交易市场、鳝鱼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仙桃市正大力发展全长30公里的黄鳝产业发展示范带,将4个镇34个村(渔场)150个村民小组贯通,延长产业链、贯通价值链、集群成链,抓好稻鳝文化挖掘,打响“中国黄鳝之都”金字招牌。
天门蔬菜拥有多项“地标”
资料显示,2021年,天门市蔬菜累计播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达120万吨,总产值达20.5亿元,蔬菜产业形成了以10万亩萝卜、8万亩花椰菜、2万亩设施瓜果等为代表的十大特色板块基地。全市涌现出万亩以上的蔬菜乡镇10个,千亩以上的蔬菜专业村50多个;5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130余家。
今年3月,天门黄豆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这是继“义河蚶”“张港花椰菜”之后,天门获得的第3件涉农地理标志商标。国字号地理标志商标的获得不仅是对天门蔬菜品质的肯定,也使得天门蔬菜在全国拥有了独特的标志。
3月中旬,多宝镇一农业合作社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蔬菜苗盘,其介绍,除了销售新鲜蔬菜,不少白萝卜、大白菜等蔬菜还会被作为原材料送去加工成泡菜。位于天门市的红日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深加工泡菜为主业。报道显示,其去年加工农产品15万吨,销售额超3亿元,二期项目投产后,今年加工预计超过20万吨,销售额预计达4亿元。
4月15日,天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壹品天门”正式发布,发布会上,佛子山、多宝、拖市、皂市、侯口五个地方的负责人一同登台,推荐大米、黄豆、萝卜、红日子酱菜等极具天门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
天门蔬菜产业正在整合成军,形成统一的品牌,征战全国市场。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 通讯员 郑小旭 潘登 熊文婷
编辑:黄俐琦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