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气象条件助推农业面源污染更当“生态治源”

污染通常有所谓污染源,而面源乃至点源污染,具有爆发性、随机性,且常借助于气象、水文条件。这样,气象部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扩散机制研究,并实施精细服务势在必行。

诸如,城市某污染物的排放,除非原点理性的减少或不排放,否则应报准强降水的过程,以便人们防范污染物扩散。避免通过风的扬尘,借助于水平、垂直或混合乱流传播等引发面源污染。由于大气存在逆温层,或地表存在较强辐射冷却,底层水汽易达到饱和,使富集的一些污染物参与或作为凝结核形成雾霾,导致城市与乡村都难以幸免。农业上发生的气候性病虫害,诸如小麦赤霉病、水稻纹枯病、棉花枯黄萎病等,借助于垂直上升气流、高空较强气流迁飞传播的稻飞虱等,人们通常采用打农药的方式来防治,也很容易引起的点源污染。正因为如此,气象部门在预防农业面源污染上负有重要的责任。社会、从事易污染行业的团体与个人、公众,都需要从源头抓起,做到“生态治源”。这里仅从以下三个着重点叙述。

一是城市排废管理要严。城市环境应做好三个方面管理:一是垃圾的处理;二是在建项目施工脏烂净化;三是减少城市车辆排废。还当特别注意降低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含量, 尤其是在大量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上,控制好点源污染物。

二是病虫害应综合防治。在农艺措施上,应采用抗病虫强的品种,实施周期性的轮作换茬,采用生物制剂防治。尤其像在江汉平原湿地农区,像麦、棉等旱作应深开“三沟”并经常清理,与排水沟连通,随时滤排渍水,降低田间湿度;田边应清除一些杂草,不给病菌(虫卵)提供温床;要注意保护天敌,像捕食性天敌昆虫常见的有螳螂、蜻蜓、蜘蛛、瓢虫、食虫虻、食蚜蝇等,这对抑制害虫的为害、繁殖有重要的作用。

还应采取物理诱杀对不同“趋性”的害虫。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或害虫种群自身间的化学信息联系以及害虫对色泽的趋性,诸如灯光诱杀、糖醋诱杀、性信息素诱杀、色板诱杀等方法杀死害虫。

尤其是可借助于气象条件大力度、范围广的物理杀灭害虫。诸如根据气象预报持续较长时段性35℃以上晴热高温,大范围节省农药,杀灭水稻稻飞虱,抑制纹枯病等,借助于强降水杀灭棉花红蜘蛛、红铃虫等。

三是倡导测土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应施一定数量的硼、锌等微肥,科学运用缓释肥技术。减少使用有害农药是防点源污染的妙招,首先要严禁使用斯德哥尔摩公约与我国禁用的相关农药,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保障劳动者与产品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同时,由于天气变化引起的温度陡升湿度陡降,会造成作物植株生理水分失调,出现青枯或萎蔫,对此不可当成细菌与病毒性病害而滥施农药。倡导有机农业或配方施肥,发展畜禽饲养,粪尿集中囤聚、堆沤,最好用沼气池处理;种植诸如蚕豆、豌豆、紫云英、紫穗槐等有固氮菌的作物或绿肥;倡导秸秆粉碎堆沤还田;应用食物链加增益环的原理,引入蜣螂、蚯蚓、食用菌等有益腐生性生物,借助于“清道夫”、“净化器”,加速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起到改良土壤,恢复和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此外,要确保水质无污染,规范严控生活垃圾、畜禽饲养粪便、工厂与作坊有害气体与污染物的排放;不施用无腐熟的人畜禽粪便、饼肥,不仅不随意使用化肥、农药,还应经常清理残留农膜、农药瓶袋,确保水面、塘堰无污染。

文章作者:艾劲松

责任编辑:郑章淋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作者:艾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