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荆楚考古硕果,传长江千年文脉,湖北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是探索人类起源的首要问题,而它们的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家博物馆里。

为迎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备受全国考古界关注的湖北考古博物馆于6月10日在黄陂木兰湖畔正式开馆。该馆是湖北考古出土文物的保管、收藏、保护、展示与研究机构,致力于传播荆楚文化与长江文化,阐释“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是“荆楚文化的基因库”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支撑。

不用隔着玻璃看文物了

湖北考古博物馆的前身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木兰湖基地,2017年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文物整理展示中心、水下考古基地和科研中心。历时数年,全面建成的湖北考古博物馆于今年6月10日正式开放,成为湖北考古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湖北考古博物馆收藏有湖北考古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历年发掘的200余处遗存的出土文物标本2万余件,其中包括三峡工程正式开始前的宜昌杨家湾、白庙、三斗坪,秭归官庄坪等遗址,以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丹江库区调查文物,还有建始人、郧县人、鸡公山、屈家岭、石家河、盘龙城、铜绿山、雨台山等多个湖北重要考古发现的文物标本。

湖北考古博物馆开馆首日,向观众隆重推出了“千年文脉——长江文明考古展·湖北”大展。

展览时间线自距今200万年左右的湖北建始人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止,通过选取典型遗存出土的具有明确时代特征的成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等展品1000余件,揭示了“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历程。

步入展厅,琳琅满目的陈列文物让参观者目不暇接。不同于许多展览将出土文物全部封在玻璃展柜中展出,湖北考古博物馆“长江文明考古展”的大量文物都与观众“零距离”亲近,让参观者可以看清这些文物身上留存的所有岁月痕迹。

据方勤介绍,“长江文明考古展”以展示陶器类文物标本为主,因为陶器是反映文明变化“最敏感的标本”,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变迁信息,反映湖北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程。

这里有长江文明的湖北高度

在展览入口处的墙上,一张古人类遗址年代分布表让不少观众驻足研读。

从距今约215万年—195万年的建始人遗址,到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遗址,直至距今约5万年—1万年的汉阳人遗址——湖北是我国发现古人类化石遗存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使湖北成为探索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参观者都一边分析着这张表格,一边感叹着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如果说,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会让你沉醉于灿若繁星的荆楚文化,那进入湖北考古博物馆,则会让你再多生出几分对湖北考古人的敬意。

近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湖北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风餐露宿,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和文明进程研究中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着湖北力量。而这些成就,在湖北考古博物馆内有着最直观的展示: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等6个项目,入选了中国“百年百大考古新发现”;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等21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这些湖北地区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展示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长江文明的湖北高度,也为长江文明的传播作出了湖北贡献。

除了陈列展览,湖北考古博物馆还有着不同于普通博物馆的特殊使命。

这里是全国首个“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同时也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文博实习实训基地。而在6月10日的开馆仪式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光远还与方勤签署双方《联合培养文博专硕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也都在这里建立了文博教学实习基地。

据方勤介绍,湖北考古博物馆目前打造了三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千年文脉——长江文明考古展·湖北”“世纪工程——三峡考古湖北成果展”和“长江文明展(数字)”,同时还在室外设有“阳光展厅”,为观众营造田野考古的工作氛围,主要展出石家河遗址与关洲遗址的陶器、石器等。

据悉,该馆将于近期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敬请期待。


来源: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戎钰 通讯员 黄敏

编辑:黄俐琦

编审:谢珊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