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鱼泛塘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图片1

春末初夏,鱼塘饲养的鱼有时死亡后成批漂浮于水面,被称为“泛塘”。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与水产研究所共同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对天气气候诱发因子找出了一些规律,并开展了“鱼鸭混养不泛塘机制”的研究。

研究表明,一般在泛塘前3天,出现高温、高湿、低压天气,会让鱼塘水中的溶氧量降低。其鱼泛塘溶氧量临界指标为:5月初至7月20日溶氧量小于或等于2.2mg/ L,7月21日至8月31日溶氧量于或等于1.5mg/ L,9月前半月为2.2mg/L。气压与日照时数,既要考虑出现泛塘的数值,又要考虑低于上述临界溶氧量的情况,概定为5月小于或等于1005百帕,6~8月小于或等于1000百帕,9月小于或等于1005百帕,其日照时数小于或等于4.5小时。水温以大于或等于28.0℃,作为临界指标。据往年实践表明,当前一天的日平均气温达到24.0℃,水温达28.0℃以上,遇冷空气影响后,第二天气温下降到24.0℃以下,但由于水温热容量大,降温慢,鱼塘水温达28.0℃附近,第三天早晨可能会发生泛塘。当然,也有一些不属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泛塘,如投饵、投肥不当,导致水质变差,且耗氧量增大,即使不达上述所有临界指标,也会出现泛塘情况。

为了防治泛塘,一般采取机械(即采用增氧机)增氧,也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增氧的方式。但从健康养殖出发,生物调氧的办法较为经济实惠,即采取“鱼鸭混养”。它是利用鱼塘的一半水面放圈养群鸭(如韶兴鸭),在鱼塘岸上建一鸭棚,白天让群鸭在水中活动、觅食,鸭排出的粪便可作鱼饵,除了向鱼塘投放青草料供草食性鱼类食用外,不再施用其他饵料、有机肥与无机肥。通过鱼鸭混养,放养同规格的鲢、草鱼、鲫鱼,饲养300天后,每尾分别增重0.85kg、2.20kg、1.20kg,比单养鱼塘同类鱼分别高出0.12kg、0.40kg、0.24kg。

鱼鸭混养为什么可以防治泛塘呢?起初有人认为是鸭子在水中活动,把空气中的氧气带入了水中,因此起了“生物增氧”的作用。经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在1985~1986年连续试验表明,鱼鸭混养塘的溶氧量反而比单养塘低。这是因为,与溶氧量的饱和度有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30℃以上水温的水中氧的溶解度为7.5mg/ L左右,而中午与傍晚多达饱和状态,有时可达12.52mg/ L,由于群鸭的活动,共生塘的溶氧会向空中逸出。其过饱和度越高,逸出的氧气会越多,加之高温条件下鸭粪分解加快,耗氧也增多。但是,尽管鱼鸭共生塘溶氧量偏低,但对出现浮头与泛塘鱼塘的不完全调查表明,在6~9月未发生过一次泛塘,浮头也轻微,即使最低溶氧量小到0.6mg/ L,共生塘每月只有1次轻微浮头,而对照单纯养鱼塘平均每月浮头4.3次,严重浮头达1.7次。当四湖地区在1986年5月14日、6月29日、8月16日,出现大范围严重鱼浮头和部分泛塘的大气候环境下,共生塘只见轻微浮头。8月16日,试验所在地豉湖渔场,有七口鱼塘因泛塘死鱼超过2500kg,对照鱼塘死白鲢23条。在较低溶氧量(甚至低到0.6mg/L)的情况下,共生塘也很少出现严重浮头,其机理是,在溶氧较低的情况下,大气压都偏低,各种鱼往往集中到水体表层,因呼吸耗氧使表层溶氧量迅速下降,成鱼因缺氧而出现严重浮头,甚至窒息死亡,发生所谓“泛塘”。由于共生塘鸭子常在水面活动,不仅使塘水扰动调节了水温,而且鱼因受到鸭子的惊吓只能在下层活动,从而较均匀的分散在中低层,使成鱼在单位容积获氧的机遇相对增加。1986年8月25日,在严重浮头的667m2鱼塘,测得60cm水层溶氧量反比30cm水层高出0.24kg/L,这就是一个佐证。另外,共生塘活性强的水体,也可使飘浮于水面的有机质混浊物及有害物质氧化,并与含碱性的鸭粪相互碰撞增大而下沉,从而起到消毒沉淀、净化水质的作用,鱼鸭共生塘就是这样防治了泛塘。

文章作者: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黄智敏 杨青青 叶佩

责任编辑:王艳平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

(作者: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黄智敏 杨青青 叶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