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蒸菜文化、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天门自古被誉为“三乡宝地”,是闻名全国的“中国蒸菜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同时,天门又素称“鱼米之乡”,这里物产丰富,特产众多,美食文化极富特色。今天小编就带您走进位于天门市中心的侯口街道办,来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
风景胜地万物生
侯口之始于清末的侯家口。因一侯姓家族在此杨家新沟一支流的河口处定居得名侯家口,简称侯口。
如今的候口街道办位于天门市中部,东与小板镇接壤,西与白茅湖棉花原种场、黄潭镇毗邻,南临岳口镇,北抵竟陵街道。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5万。辖23个社区农队。1955年为候口乡,1987年改设侯口街道办事处。地处河湖平原区,有杨家新沟穿境而过。其间新建扩建汇桥大道、南洋大道横贯东西,官桥路、乌路、接官路穿越南北,形成二横三纵交错路网,沿途花坛锦绣,绿树成荫,风景宜人。
候口街道在农业种植方面有棉花、小麦、水稻、蔬菜;畜牧业有生猪、家禽养殖;工业主要有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装备制造。
侯口街道素有名胜古迹南善观;现依托小南湖,打造了以游园主题定位,集海绵生态、景观休闲、文化,建设下沉式绿地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目前公园已建成,可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等功能。
荒芜土地变良田
近年来,在天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侯口街道办事处重点以白茅湖为依托,大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在牛张公路3公里处,有一个曾经以棉花良种生产为主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白茅湖棉花原种场。相传,在清朝末年时期,这里芦苇丛生,是一片荒芜的土地。1935时,这里被大水淹没,而后,田地荒芜血吸虫病流行。到了1952年建场时,由于这里多是沼泽湖泊,芦苇茅草丛生,白茫茫一片,故称白茅湖。同年 10月,天门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垦白茅湖。县里派出医疗队发动群众消灭钉螺。随后成立了白茅湖示范繁殖农场。1958年开垦花照湖,农场场部也搬迁到了花照湖。1960年,白茅湖划属原荆州地区直管,1962年改属天门县,为国营天门县白茅湖棉花原种场。
1963年,为方便行人,农场在场部西北的龙嘴河上建了一座水泥钢筋结构的大桥,命名“原种桥”。建桥后在两边桥头就有了多家商店,主要经营饮食、百杂、小型农具等,初步形成了集市,主要为职工生产,生活服务。2015年,市委市政府将白茅湖与天门高新园合并,保留现有行政区划。
曾经荒芜土地,变成今天良田万倾,一排排新楼鳞次节比。展示着白茅湖人民如今的新生活。如今,走进春天的白茅湖,绿树成荫、春意盎然、鸟语花香、鱼虾跳跃,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出“十里绿茵长廊,百色艳丽花海,千亩水乡园林,万般质朴风情”的美丽画卷,成为天门城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稻香鱼肥好“丰”景
在大力发展白茅湖的背景下,花卉苗木、优质水果、大棚蔬菜、食用菌、稻虾、大白刁、青蛙及四大家鱼等一批农业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也在快速发展。
大白刁学名翘嘴鲌,其体型细长,侧扁,呈柳叶形。背部青色,体侧银灰色,腹部纯白色,背鳍、尾鳍灰黑色,胸鳍、腹鳍、臀鳍灰白色,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过烹饪后,味道鲜美,清新爽口,是侯口乡亲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玲珑宝地欣欣向荣
众多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也使得一批优质农产品企业迅速崛起。
位于侯口街道办的红日子公司创建于1999年,本着做好健康泡菜的初心,以“一生做好一件事”为经营理念,凭借对中国传统泡菜产业的热情和执着的奋斗精神,专心专注地经营红日子公司,带领公司经历了“起步、成长、发展、升级”二十余年的四个阶段发展历程,使企业获得了快速成长,建成了散装、精装系列泡菜产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颇具规模、集生态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食品企业,成为天门市乃至湖北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最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
红日子通过对传统泡菜制作工艺不断探索,不断优化,不断聚焦,形成了以萝卜、豆角、黄瓜、榨菜、玉环、芥菜为基础食材的3大类11系列100多个品相。在全国布局建立了10000 多个销售网点,产品销售遍布30 多个省、市、自治区。同时,红日子为南航、厦航、武汉蔡林记、沃尔玛、永辉超市等连锁便利系统等服务企业和经销商提供定制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北极源”商标被认定湖北省著名商标,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3件,适用新型专利23件。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2021年8月书函”表明,“北极源”产品在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在同行业位居第五位。
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制造的高品质并条机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认定
除此之外,侯口高新园还有徐工湖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芯创(湖北)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湖北益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玲珑宝地,等你来品!
记者:邵一玲
责任编辑:李芬
编审:罗辉 焦子焰
监制:田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