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黄石市陈贵镇“解码”乡村振兴

连续三届获评“国家卫生镇”、连续八届获评“全国文明镇”,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镇”“荆楚最美乡镇”“湖北省生态镇”“湖北省‘擦亮小城镇’示范镇试点”等国家级和省级殊荣。近年来,黄石市大冶市陈贵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农业增产增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昔日矿业重镇已变身宜居宜游的生态新城。

工农旅结合 处处是景点

2021年11月23日,陈贵镇入围“2021年湖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与随州市随县、十堰市房县、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等齐名,成为我省13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

陈贵镇地处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大冶市中部,全镇国土面积160平方公里,辖19个建制村、2个社区,总人口约6.6万人。这里有4A级旅游风景区,小雷山、天台山远近闻名,大泉沟享有“大冶九寨沟”美誉,还有众多乡村旅游景区、景点。

陈贵镇依托矿冶文化、红色文化、龙狮文化、诗词楹联文化四大主题,重点建设小雷山、大泉沟、天台山、自然田园生态四大景区,积极发展山水田园风光休闲农家乐,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特色旅游小集群。依托镇瑞云国医堂、小雷山温泉度假村发展独具特色的康养旅游,将中医药健康理念融入旅游开发。依托镇域优质企业,走工旅融合的创新之路,着力打造牛仔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绿色工矿区,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工业文明。经过产品提升和产业融合,旅游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陈贵镇结合“四化同步”试点,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环镇公路,构建起连接雷山景区至镇区20分钟的骨干交通网。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标识系统、旅游厕所及公共文化、体育、休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均较为完善,尤其是江添受村和南山村分设的亲水驿站和知青驿站,特色鲜明、设施齐备、功能完整,具有示范价值与意义。

“全域旅游,就是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陈贵镇党委书记柯红云说,要以全域理念来谋划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形成以旅游业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2021年,全镇游客接待量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54万元。

陈贵镇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以雷山4A级风景区为引领,围绕小雷山、大泉沟、天台山景区旅游“金三角”,发展乡村采摘游、生态观光游、工矿研学游、商贸服务游、文化休闲游,并积极发展农旅文化产业,力争至2025年,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农旅文化产业综合收益达百亿元。

强龙头兴产业 提升乡村竞争力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陈贵镇聚焦农业产业链,实施一袋米、一头猪、一只虾“三个一”工程,形成了以宝峰米业、隆庆肉类加工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链,同时,培育矿山蜜桔、杨庚甘蔗、上罗沃柑、马鞍山猕猴桃、杰梓旭“晟丹”松花皮蛋、袁伏二“清水虾”“雷山草莓”“添寿大米”“云香雨露”果冻橙等多个农产品商标品牌。

目前,全镇优质粮油种植面积达2.2万亩,稻虾生态种养面积达1.68万亩,生猪养殖场30余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黄石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2021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5亿元。

以华垅村为例,该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不仅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从2018年起,该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达到2700多亩,也由最初的种植草皮、香樟、桂花,发展到茶梅、樱花、红叶石楠等3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周边多个城市,供不应求。2019年,华垅村凭借花卉苗木种植被评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截至目前,该村已注册各类花卉苗木合作社、公司22家,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的劳动力有1000多人。受惠于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当地群众人均收入不断提高。2021年,该村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陈贵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46元,高出大冶市平均水平10%。近五年来,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五年五进位,从222名跃升至165位,居湖北乡镇前列。

多管齐下整治人居环境

近年来,陈贵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改善民生、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因矿而生,依矿而兴,陈贵镇素有“荆楚矿业第一镇”之称。该镇以建设生态宜居型城镇为目标,大力实施“治山工程”,着力推进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建设,全面实施了矿山开采区、尾砂库的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管。加快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及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复垦利用工矿废弃地4200亩。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成陈贵大港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护砌4.8公里和红旗灌区配套改造项目2个,实现5000亩种植面积旱涝保收。实施路网连通、延伸工程,新建农村公路7.51公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2.63公里,实现乡村道路“路长制”全覆盖。

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小微水体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陈贵镇19个村均设垃圾四级分类点,设立10个垃圾分类试点村,打造5个垃圾标准分类示范村,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在村级普及,培育了南山村、袁伏二村等多个人居环境示范点。全镇配备保洁员170名,购置、建设各类垃圾桶4000余个,购置绿化洒水车1台、垃圾清运车8台,勾臂垃圾箱77个,环卫板车320辆,为全面维护镇域卫生打下了坚实基础。设立了24个“建材银行”示范点,有效规范农户房前屋后建筑材料堆放问题,改善无序堆放乱象,大大提升村容村貌。全镇19个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铺开,先后拆除破旧危房、旱厕700余处,改造厕所226户,建设“小三园”400余处。

积极推进镇区绿化建设,落实镇村组三级林长制全覆盖,新造片林845亩,封山育林260亩,精准灭荒647亩。以镇区中部的八家山为核心,以陈贵大港沿岸、工业园区绿化带为两带,以大金省道、316国道以及镇区环线道路通廊为三廊,形成“一核、两带、三廊”的绿地布局,镇区整体风貌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蓝天、绿树、碧水,昔日的工矿小镇已摇身变为宜居宜游的生态新城。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赵辉 程建春

责任编辑:黄俐琦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