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五针松,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极濒危,残存于大别山区北麓的安徽和南麓的湖北,原生树种发现不足500棵,湖北境内仅存4棵。
多年来,在英山县桃花冲,一群人风餐露宿,与树为伴,不仅守护了湖北最后4棵大别山五针松,还成功繁育幼苗千余株,让这种“植物界的大熊猫”迎来新生。
3年救治,老树重生当上“新爸爸”
上世纪70年代,护林人员在海拔1010米的桃花冲林场庙儿岗发现两棵大别山五针松,最大的一号树有一抱多粗,近九层楼高,树龄约200年。后来,养护人员又在庙儿岗新发现两棵五针松。
2014年,湖北大别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2018年,保护区黄冈和英山、罗田两级管理局先后成立,五针松保护工作走上正轨。
2019年5月,英山局高级工程师甄爱国发现一号树松针大面积发黄,原来是南华松叶蜂为害。
南华松叶蜂是松树的天敌,一只幼虫可吞食松针100多根,使松树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病死。一号树已满布松叶蜂幼虫,生命危在旦夕。
英山局立即开展救治,并火速上报。由于山深林密,树冠过高,不管是无人机还是传统喷雾器,都无法到达虫害部位。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护林人员将喷雾器改装粉剂,接上6米长的硬管,在边坡上向树冠喷洒,才初步控制了虫害。
转眼到了10月,松叶蜂再度袭来。此时,一号树树干又出现了1米多长、10厘米深的空洞,大批蚊群进驻做窝,让病情雪上加霜。
省森防总站研究员罗直建及时赶到,给生命垂危的一号树开出处方:补洞、杀虫、支撑、补充营养。罗直建说,如果能够坚持救治3年,一号树或可幸免于难。
从此,一号树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不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空洞中的腐末和蚊群也进行了清除,并用混合了杀虫剂的水泥进行了封补。8根钢管牢牢地撑起了树干。养护人员细心清除树下的杂草和灌木,每年还要给树施有机肥。英山局副局长付剑估计,救治一号树,已花费近40万元。
2021年4月,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江明喜考察桃花冲,判定一号树已经完全恢复了生机。更让人惊喜的是,不知何时,树下已经悄悄钻出15棵幼苗。饱经风霜的一号树不仅转危为安,还当上了“新爸爸”!
百中活一,4年育成幼苗千棵
“我干植保已经36年了,从没见过比五针松更难繁育的植物。”甄爱国说。
大别山五针松自然繁育极其困难,号称“植物界的大熊猫”。30年才开始挂果,结实少且空包多,有“十粒九空”之说。种子若有草木阻挡不能着地,或温湿度稍不合适,就无法发芽。甄爱国说,如果不加干预,百颗种子仅能发芽一颗。
目前湖北的4棵树,除一号树外,其余3棵至今未能自我繁育。为了扩大五针松种群,甄爱国把目光投向山北的安徽。
他先后分三批从安徽瑶落坪保护区引进种子,经过4年试验,终于成功繁育幼苗1300余株。
走进苗圃,今年的育苗已经开始。经过浸种催芽后的3000多颗种子,埋在苗床上已近一月。好几棵小松已经钻出了沙土。“到7月底就可完成发苗。经过我们多年摸索,发苗率已经提高到了30%。”苗圃负责人胡卫东说。
2018年首批培育成功的幼苗,已经有800多棵移栽到了附近山上。那里是规划中的五针松园,占地15亩。幼苗周边进行了清理,并保留了少量阔叶树。它们既可为喜阴的“松宝宝”遮挡阳光,将来又可与五针松组成混交林,有利于控制病虫害。
抚摸着刚发出新枝的“松宝宝”,甄爱国像爱抚自己的孩子。“你别看这棵小苗才30厘米高,它已经4岁了。五针松长得慢,又很娇嫩,每年还要帮它们除草、杀虫和施肥。10年后,它们才能脱离人工干预,形成独立的种群。再过20年,它们就能有自己的孩子了。到那时,我已经快90岁了,希望我还能爬上山来看它们。”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通讯员 熊庆萍 胡天堂 吴滕钰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