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带“追踪器”放流 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揭牌

昨日下午2时许,522尾中华鲟带科研人员安置的“追踪器”,从位于汉口江滩的武汉渔政码头游入长江、游向海洋。当日,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揭牌,这个于今年3月发起的倡议(本报3月29日A09独家报道),不到三个月里就在湖北武汉成为现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理事长危起伟说,这体现了中华鲟保护的武汉速度和武汉作为。这也是全国首个副省级中华鲟保护中心。

今年3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武汉大学教授常剑波、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李钟杰、湖北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副理事长王利民博士、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野分会副秘书长王海燕,共同发起成立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随后两个多月里,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支持、主动对接、多方协调,顺利完成这一民非组织的“三证合一”注册。

“长江十年禁渔,给恢复中华鲟自然种群创造珍贵的窗口期,武汉是我国淡水生物研究最集中的城市。在中华鲟科研力量集中的武汉成立保护中心,对于建立放流中华鲟追溯体系有重要意义。”危起伟说,中华鲟也会像江豚一样跃出水面,要抓住机遇推动自然繁殖恢复、自然种群恢复,要带动更多人参与呵护以中华鲟为代表的濒危物种,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

CCF执行理事长、奥泽文教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邬剑刚表示,中华鲟保护中心的成立是CCF“长江有鱼”项目探索推进的重要节点,中心必将推动更多企业、环保公益组织及个人,共同参与长江大保护社会化参与模式。

“武汉是中华鲟洄游必经通道,保护中心成立将进一步调配资源,整合力量,为中华鲟保驾护航。” 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长王文高表示将立足岗位为中华鲟保护助力,为实现长江生态系统的修复作出“武汉贡献”。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通过视频向中心成立表达支持和祝贺,“这有利于长江流域中华鲟的全域保护和全生活史保护,希望该中心发挥好武汉的科研优势,理清机制、完善措施,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实现更大保护成效”。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通讯员 史凤玲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