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长江中下游一带多次现晴(暖)与雨(冷)相互转折天气,4月25日以来连续两次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不仅使一些作物遭受渍涝(见图1),而且对已移栽的早稻等,因气温偏低出现返青迟缓现象。未来天气将转数日晴好,虽总体上对农作物有利,但因天气陡晴增温减湿,作物应首当防萎蔫。
(图1)大暴雨致江汉平原荆州区马山镇部分油菜淹水(叶佩提供图)
由于前数日平均气温24小时降幅达7℃左右,部分地区近2-3天日平均气温低至早稻根系生长起点温度15℃以下,若天气在5月2日陡晴,午后气温陡升持续2-3天,才移栽就受渍(涝)低温危害的早稻、再生稻前季;油菜、小麦、玉米等作物田块,会因上部植株与叶片水分蒸腾(发)过速,但根部却因渍涝、低温吸收功能尚未恢复,因植株生理水分失调易出现所谓“生理干旱”,导致叶片萎蔫,影响以后产量。
针对上述可能导致的灾害,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提出了以下建议:
1、对早稻、再生稻、杂交水稻制种已移栽田块,在阴雨低温时,宜保持适当水位(荆州市公安县章庄铺镇制种基地即如此做),在天晴后上午10时左右,气温尚未陡然升高前,将深水排减,以此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
2、对油菜、小麦等旱作物,在雨停后阴或多云天气,应速清理“三沟”,疏通沟路并与排水沟渠相通,尽快排涝,尤应尽早解除或减逊涝(淹)状态,使根系能恢复获氧与吸收功能,减轻因生理水分失调与养分供给不足。
3、在排水时注意蓄水保水,但对已有锈病、赤霉病、菌核病等病害的田块务防其渍水串灌到无病田中。
文章作者: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通讯员 黄智敏 耿一风 叶佩
责任编辑:郑章淋
主编:谢珊
编审:罗辉
监制:田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