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花香,时节催人忙。4月20日,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进行一批水稻新品种检测、繁育实验。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南繁育种基地,育种家往来田间,考察品种,交流经验……上周,该公司在这里举行了“大稻论剑”新品种田间观摩会,通过云直播向全国的种植农户、合作伙伴、行业专家介绍了150余个水稻新品种。
这些水稻新品种的选育者,大部分来自位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生命科学技术中心。
作为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国家队,这里诞生了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拥有先进的高标准种质资源库、人工气候室及智能温室,建成国内领先的分子检测、抗性鉴定、遗传转化、品质分析等生物技术平台,以及覆盖全国的4个育种基地和300余个筛选试验网点。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获专利授权72项(含PCT国际专利1项),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授权189件,审定品种128个次,其中国家审定品种70个。
每年的南繁季,近50余名育种者从这里出发,赶赴千里之外的海南三亚,开展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五月初,该公司的南繁育种团队将携带南繁季收获的水稻育种材料回到湖北,前往位于鄂州的育种试验基地开展加代试验。
“候鸟育种人”一来一往、一南一北,缩短了育种年限,加快繁育进程,在播种、耕耘、收获中,赋予一粒粒新种子生命内涵,努力让“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让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记者魏铼、通讯员张璨龙、兰娅芳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