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大王镇:“小香椿”长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眼下,正值香椿上市时节。

黄石市大王镇贵湾村762亩香椿长势喜人,喜获丰收,经过挑选装箱的香椿除销往北京、武汉、合肥等地外,还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等国家。

丰收的喜悦让贵湾村村民笑得合不拢嘴,村主任李志勇介绍说,今年香椿市场的行情比较好,预计年收入可达200多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一枚小小的香椿叶,发挥出乡村振兴大作用:既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又串起了香椿种植、精深加工到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的完整产业链,还通过打造节会经济等,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有效对接,“三产融合”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助推器”。

4月27日,在贵湾村的“中华红香椿基地”里,不少村民正忙着采摘二茬椿芽。

“我们大王镇的中华红香椿,叶面光滑、色泽鲜艳、香味浓郁、品相突出,是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可的特色农产品。很多人都想早点品尝这‘开春第一鲜’,今年最高价达到了190元每斤。”村民程秧一边弯着腰采摘从树上打下来的香椿嫩芽一边说,“一年当中,最是这一个半月最忙。两亩地,差不多有近一万元收入。”

村民程秧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种植香椿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放眼望去,一棵棵、一片片香椿树栽满了山坡荒地,延绵千亩,蔚为壮观。如今,“身价”不断上涨的香椿,正在成为大王镇村民致富的“摇钱树”,成为大王镇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2021年6月,大王镇贵湾村获得全国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荣誉称号,2021月12月,黄石开发区·铁山区获得了湖北省香椿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誉称号。

大王镇香椿,靠着发展“树上的蔬菜”,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2021年新增香椿种植面积1000亩,种植户人均香椿年收入增加3500元以上,3000余农户吃上了“香椿饭”,农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目前,大王镇香椿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年产值突破800万元。

一片片香椿叶经过一道道加工,身价不凡,椿芽上了武汉、黄石等老百姓的餐桌;深加工而成的香椿酱、香椿茶等,则俏销北上广等大城市。

大王香椿的成功,让黄石市委、市政府看到了香椿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去年10月,黄石市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水产、中药材、茶叶、蔬菜、水果等5条重点产业链。作为蔬菜产业链的代表之一,香椿产业被列为重点扶持对象。

开发区·铁山区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龙头香椿产业发展,统筹资金800余万元,对以香椿龙头企业重点扶持,配套电商中心1座、保鲜冷库6个,建设2000平方米智能温室1座,同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共建博士工作站,建成香椿综合利用与开发科研基地1个。

在延长香椿产业链的同时,先后同武汉白沙洲、黄石润信等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网,依托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建设区域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和线上交易中心等,在镇区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打通香椿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预计2025年香椿年线上销售额达2亿元。

以龙头企业拉动延伸产业链,以特色品牌提升价值链,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大王镇使香椿食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该镇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香椿产业链,“链”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壮大绿色产业,从“一产独唱”到“三产融合”。大王镇通过建立“产业+龙头企业+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开辟销售市场。

同时,大王镇通过打造节会经济,探路休闲农业,实施“文旅农”融合发展模式,以“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香椿观光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出“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已配套建成了融天然香椿观光、香椿深加工体验、户外运动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2020年11月9日,“香椿中国万里行暨长江经济带香椿产业高峰论坛”在大王镇成功举办。论坛期间,多个香椿产业合作项目签约,“大王香椿”开始从闺中揭开面纱,崭露头角。

为推动农产品从“卖资源”走向“卖品牌”,2021年3月28日,首届美丽香椿文化旅游节·采摘季活动在大王镇拉开帷幕,香椿美食制作大赛、特色农副产品展销、《垄上行》香椿采摘体验、香椿摄影绘画采风等活动,向世人进一步展示大王香椿的独特魅力。

小香椿大产业。大王镇始终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产业建镇、市场主导、规划先行”原则,推进“三园、两带、一基地、多点融合”建设,紧紧围绕“搭平台、做集成、引凤凰、建示范”的思路发展香椿产业,逐步形成“一椿融三业,三业融一镇”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打造以“生态宜居、滨水休闲、香椿产业、多元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华中地区特色香椿小镇示范镇。

“我们要让大王香椿成为黄石的名优特产,成为在全国叫得响、能真正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知名品牌。”大王镇党委书记汪剑清说。


文章来源:荆楚网通讯员李青枫 朱世珉  常磊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