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饼酥脆醇香,疫情后一定要到湖北‘野性’消费一把。”日前,上海市民收到湖北荆州江陵捐赠的第二批爱心物资,品尝了江陵特色美食铁牛饼之后,不禁如此赞叹。
铁牛饼,一款融合了江汉平原的味觉特点和江陵流传甚广的美食文化,形成的一款大众化口味风味美食。在江陵,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清朝咸丰年间,荆州知府唐际盛铸铁牛治妖镇水,当地麦稻喜获丰收。唐际盛因抗洪治水有功,入京任职。离任赴京前,他来到郝穴(现江陵县郝穴镇)铁牛矶,手抚铁牛头与其告别。百姓闻讯,纷纷涌至,弥留为民办实事的好官。于是将百姓馈赠的牛肉饼取名为“铁牛饼”,表达对当地百姓的感激之情。
镇江铁牛见证着昼夜不息的滚滚长江水,历经岁月的更迭,这个美好的故事已无法考证,但却在当地流传甚广。如今,江陵县在推进城市名片“破圈”“出圈”过程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铁牛饼美食背后的美好寓意,进行深度开发和培育,逐渐将铁牛饼打造成了“千里江陵”的美食名片。
“3天生产,半天卖完。”因其独特的口感,赢得了食客的青睐,再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铁牛饼已经成为江陵的爆款美食。
风味美食,背后有个传奇故事
来到长江北岸的江陵县郝穴镇段面,巍巍荆江大堤以其固若金汤,守护着江汉平原一隅安宁。
大堤内,人们享受着小城独有的安逸、祥和——不大的县城,虽没有大城市车水马龙般的快节奏,但崛起的滨江新城和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让江陵正释放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大堤外,凝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在绿树垂枝的掩映下,镇江铁牛已经在此静静伫立了一个半多世纪,福佑着荆江安澜。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水患,史料早有记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配套防洪工程修建以前,每年汛期,江汉平原临江区域就要饱受荆江水患的威胁。现代防洪工程诞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寄希望于镇江铁牛,以此镇住长江水患。
江陵镇江铁牛的历史要上溯到清代,据《荆州万城堤志》记载,清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上谕:“向来沿河险要之区,多有铸造铁牛安镇水滨者。盖因蛟龙畏铁,又牛属土,土能制水,是以铸铁肖形,用示镇制。”
当年十二月,湖广总督毕沅奉旨铸造镇水铁牛九具,分别置于九处险要堤段。到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和咸丰九年(1859年),又各铸铁牛一具于李家埠和郝穴堤上。现毕沅所铸铁牛已不存在,唯道光和咸丰年间所铸铁牛尚存,即今天的荆州区李埠铁牛和江陵县郝穴铁牛。
郝穴铁牛,因所处地段原为镇安寺湾,故又名“镇安寺铁牛”,为荆州知府唐际盛所铸。其形状为独角兽形,前立后蹲,高踞堤岸,俯视长江,身长3米,高1.8米,宽0.9米,尾右盘长1米,外实内空,重约2吨。
唐际盛在担任荆州知府期间,因治水有功而入京任职。离开前,他来到自己曾经铸造的郝穴铁牛矶前,手抚铁牛头与其告别。人们闻讯,纷纷涌至,对这位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好官表达感激之情。
相传,当时有人奉出香喷喷的馅饼,请唐际盛品尝。他品尝后询问馅饼名称。众人告诉他,该馅饼为当地一款普通的牛肉饼,没有名称,但唐际盛品尝后便有了名称,叫“留唐饼”,为挽留知府大人之意。唐际盛建议叫“铁牛饼”,意为永远坚守于此,保一方平安。
钻研白案技术,开发美食新品
唐际盛取名“铁牛饼”的故事虽无法考证,但却被当地人广为传颂,寄托了当地百姓对一代廉吏的褒奖。不过,铁牛饼这款江陵美食的创造性发展,却与另一位姓唐的江陵女性有关。
4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江陵县沿江产业园的荆州市宇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唐述珍就是将铁牛饼进行新品研发,推广上市的关键人物。
唐述珍于1975年出生于江陵县熊河镇永兴村,她在家中排行老六,上面还有4个姐姐和1个哥哥。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养活一大家子的确不容易,唐述珍的哥哥姐姐很早就开始谋生计。
1988年,13岁的唐述珍跟着二姐唐述安来到原江陵老城区的茅草街,学习做锅盔、油条和面窝。8年时间内,唐述珍每天跟着二姐起早贪黑,练就了一双制作面点的好手艺。
“一个月能拿到300元,属高薪族。”21岁那年,凭借出色的面点功夫,唐述珍被原江陵老县城的一家工厂的食堂看重,并很快成为大厨,专攻白案,较高的工资收入,让唐述珍觉得满足。
1996年,经人介绍,唐述珍与彭钦平结婚。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面点大师的唐述珍没有局限于安逸的食堂工作,开始在原江陵县城的老街出摊。
“收入差距太大了,马上就不干了。”摆摊做白案的唐述珍被巨大的收入落差击退,于是又重新找到了一所小学食堂的工作。白案手艺已经炉火纯青的唐述珍,甚至让这所小学的很多毕业生,长大了都还怀念小学食堂的包子。
“成就了一代人关于包子的味觉记忆。”唐述珍脸上充满着自豪地说,在小学食堂工作的那些年,趁着每年的寒暑假,她都会抓紧时间学习白案的新技艺,中华老字号的荆州百年老店聚珍园,就是唐述珍最常学习的地方。
不断学习充电,唐述珍练就了一身与时代契合的白案技艺。1998年,唐述珍和丈夫彭钦平在原江陵城区的转盘拐角处开了一家糕点店。新潮的产品样式和大众化的口感,一时间赢得食客青睐。
2013年,从上海考察学习归来,彭钦平引进了手抓饼新品。“当时全国生产手抓饼的食品厂也只有5家。”彭钦平说,短短2年,全国就诞生了500多家手抓饼生产厂,行业瞬间陷入了价格战时代。
一心做产品的唐述珍不甘心参与无序的价格战,决定调整产品生产方向。去年3月,她和丈夫在手抓饼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形成了牛肉饼新品,也就是铁牛饼。
挖掘品牌故事,为美食推介赋能
从牛肉饼到铁牛饼,名称的转换中,还有着一段值得称赞的故事。
生产牛肉饼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油脂——起酥油,它能保证牛肉饼的酥脆口感,但优质的起酥油需要从印度尼西亚或马来西亚等国进口。
去年8月初,湖北出现省外关联病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唐述珍进口的一批起酥油将面临封存待检。关键原材料的供应链断裂,唐述珍的生产计划遭受严重冲击。
随着订单需求的不断增加,起酥油的库存越来越少,唐述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年9月中旬,刚履新江陵县委书记的全运宝,在助企纾困解难调研时,得知了唐述珍的难题,经过与湖北省和荆州市多部门协调、沟通,帮助企业解决起酥油的原材料供应问题。
当唐述珍拿出牛肉饼邀请县委书记品尝时,全运宝被眼前这款色香味绝佳的美食折服,便询问产品名称。唐述珍告诉全运宝,该款馅饼为最新开发的牛肉饼。
“酒香还怕巷子深,牛肉饼名称太普通了,不如叫铁牛饼?”县委书记一席话让唐述珍茅塞顿开。她觉得眼前这位县委书记不仅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还为产品推广销售出谋划策。“我当时觉得很振奋,产品要‘走出去’,除了质量过硬,不就是要有品牌故事吗?”经营企业多年的唐述珍深谙品牌故事和品牌价值的辩证关系。
去年11月,全运宝来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5G演播室,在进行“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节目录制时,通过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全媒体平台,向全国、全网受众推介江陵美食,其中就着重介绍了江陵铁牛饼。
“县领导成了江陵优质产品的代言人。”唐述珍说,江陵县的主要领导干部曾在不同场合,推介本地企业的优质产品。
今年3月中下旬,江陵县举行“全国油菜专家大会(观摩现场)暨千里江陵油菜花赋+全域旅游”活动,多款江陵县优质农副产品和特色美食被搬到活动现场,成为主角,其中就有江陵酱油面、江陵铁牛饼和江陵鱼汤泡饭等特色美食。
“不到半个小时,现场展示的产品全部卖完了。”彭钦平说,品牌传播效应的加持,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酒香还怕巷子深”,产品要真正“走出去”,真的需要讲好品牌背后的故事。
借助电商平台,特色美食成爆款
江陵铁牛饼从上市推广到现在,逐渐成长为美食爆款。从刚推出时的月产2000件,到如今的月产15000件,生产车间的满负荷运转让唐述珍正考虑新增生产线。
美食产品爆红的背后,除了产品本身色香味俱全,符合大众口味,还有不断厚植和传播的品牌故事,更有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渠道的助力。
4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在荆州市宇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在自动化生产线前,生产铁牛饼的原材料经过搅料、和面、上机、注馅、成型等半个小时的流水线工序后,再经过约一天时间的自然晾干就可完成打包出货。
“整个生产流程,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唐述珍说,铁牛饼的主要原材料有大葱、小葱、生姜和新鲜优质的牛肉。产品成型后,通过冷链配送,已经供应全国50多个经销商。
去年9月,江陵铁牛饼入选“千里江陵”区域公共品牌,在做大做强线下销售渠道的同时,唐述珍还与当地的电商平台合作,采用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线上销售。
“现在网络销售非常火爆,平均3天生产,半天就能卖完。”唐述珍说,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铁牛饼、葱油饼、梅菜肉饼等10多个单品,正在着手研发“开袋即食”的铁牛饼单品,让漂泊在外的江陵人能够方便快捷地品味“家乡味道”。
“镇江铁牛是江陵人的独特记忆,希望借助铁牛饼美食,唤起江陵游子的乡愁。”彭钦平说,铁牛饼已经从“家门口”走向了全国各地。去年,铁牛饼的销量达到11万多箱,销售收入近500万元。“今年进一步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抓住电商平台的渠道优势,让更多江陵美食‘走出去’。”
前几天,湖北荆州捐赠上海市民的抗疫生活物资中,就有500件江陵铁牛饼。这些湖北特色美食经过冷链物流进入上海市民的餐桌,不少上海市民公开喊话:铁牛饼酥脆醇香,疫情后一定要到湖北“野性”消费!
文章来源: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通讯员 康孝梅 陈清扬 王二霞
责任编辑:黄俐琦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