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低,选、用药方法和应激反应的处置措施有哪些?

低水温季节主要是指水温低于20℃的春、秋季,此时是鱼病预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尤其是以杀虫最为重要。

一、低水温用药好处

1、水温低于20℃时养殖对象的病原体活动减弱,对药物的抵抗力降低,此时杀灭效果好。

2、水温升高时养殖对象的病原体开始繁殖,活力增强,侵袭力也增强。在开春的池底,藏于淤泥中的病原体,进入水体中欲行繁殖时杀之,就可以将病原体有效控制在水温升高。养殖对象生长旺盛时期之前,大大减少病原体对养殖对象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有利于保证当年全年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

3、水温低于20℃时用药剂量小,节约用药成本。尤其是开春用药,用药成本更低。

4、越冬前低水温用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体对养殖对象的损害,有利于养殖对象在越冬期间对低溶氧的耐受力和保膘越冬。同时也可有效地控制病原体的越冬,为来年的鱼病预防工作打好基础。

二、低温季节用药选择

1、杀虫药物的选择开春时水温低于20℃时,选择粉剂杀虫药物最好,如敌百虫。也可用阿维菌素溶液、伊维菌素溶液等杀虫剂。注意千万不要使用氯氰菊酯溶液、氯戊菊酯溶液等菊酯类烈性药物。一些养殖户多使用晶体敌百虫,但晶体敌百虫用量大,晶体敌百虫对养殖对象的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影响养殖对象的摄食和生长,使用时注意掌控用量。4—5月份水温在20℃左右时,可以选择阿维菌素类药物(每亩1米水深用20~30毫升)。在杀锚头鳋、中华鳋等甲壳类寄生虫时,要根据这些寄生虫的繁殖生长特性进行两次杀虫效果最好,一般间隔10~15天。如果轮虫或其他害虫严重时,可第二天沿池边1~2米的距离再泼洒一次,效果更好,更节约成本。

2、杀菌药物的选择开春时水温低于20℃时杀菌一般选择温和型消毒剂,常规养殖如用二氧化氯0.5克/米3。溴氯海因粉100~200克/(亩·米)或聚维酮碘溶液25毫升/(亩·米)等,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消毒剂。因为刺激性强的消毒剂对养殖对象刺激性大,而越冬过来的养殖对象体质较差,抵抗力弱,容易引起其死亡;同时,刺激性大的消毒剂有杀藻作用,容易引起水质清瘦和缺氧,带来危害。

三、低温季节用药注意事项

1、关注养殖对象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水产养殖禁用药物。

2、关注水体溶氧,缺氧禁用。

3、多听天气预报,天气突变前后禁用或慎用药物。

4、关注用药时间,应该在晴天上午9—10时用药。

5、关注水体深度,1.5米以上的水体使用杀虫剂时,分两次使用。

6、关注水质变化,水质清瘦或恶化时谨慎用药或禁用。

7、关注药物溶解程度,药物一定要充分溶解稀释,全池泼洒均匀;使用药物后一定要开动增氧机2~3小时。

8、关注药物的泼洒方向,从上风口向下风口处全池均匀泼洒。

9、关注药物性质,勿与碱性药物合用,一般不能使用金属容器溶解及泼洒药物。

10、体内有寄生虫时,应内服外用同时进行。

11、杀虫杀菌后要及时培肥水质,维持水中丰富的饵料和充足的溶氧,保证养殖对象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四、应激反应的处置

(一)鱼乱跳或者死鱼的处置可能是药物、氨氮等中毒;也可能是缺氧、浮游生物缺乏、寄生虫、天气等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

1、4月是低水温季节,这个时期会出现由车轮虫引起的跑马病、由锚头鳋引起的翘尾病和晴天不见鱼的现象,可以用阿维菌素或车轮虫专用药全池泼洒。

2、鱼经历一个冬季,大多数体质不好,环境骤然变化(大量加新水、晚上加水、晴转雨等)就会对鱼有影响,鱼出现“感冒病”等,必须注意预防。

(二)鱼顶水、不吃食物、扎边的应对措施不少养殖户的池塘注水时出现大量鱼顶水,还有不少跳到岸上去。可以在进出水口挂几个蛇皮袋。每个袋子装几公斤漂白粉,一来驱赶鱼群,二来也可消消毒。


文章来源:水产研究社

责任编辑:张晓曼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