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走马岭遗址公园将重现5000年前古城场景

上世纪80年代,砖瓦厂工人取土时无意间发现的陶片,揭开了一个跨越五千年的遗迹——走马岭遗址。

该遗址位于湖北荆州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村与童子岗村的交界处,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址,被称作荆州鼻祖式历史文化遗址。如今,从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当地拟规划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古老文明通过现代方式“活”起来。3月底,极目新闻记者前往该遗址,踏访五千年前长江中游古先人留下的生活遗迹。

砖厂取土

无意间揭开五千多年城堡遗址

走马岭遗址位于长江中游的荆州石首市,上津湖边。走马岭,传说是三国时期的关羽,曾在此地走马扬鞭、操练骑兵而得名。

1988年5月的一天,原石首焦山河乡走马岭村,几名空心砖厂的工人在取土时,意外挖出了一些陶片,起初也并不在意。

时任原焦山河乡办公室主任的夏光桃,听说砖厂挖出陶片、石器,到现场一探究竟,怀疑那些残片是古文物,赶紧向当时的石首博物馆报告。砖厂工人没想到,他们的意外发现,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长江中游远古文明,也揭开了石首五千年前的神秘面纱。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石首市博物馆人员前往走马岭调查。两年间,考古队共进行4次发掘,出土8000余件陶器、石器和玉器等。经专家研究论证,该系列出土文物距今约有五千多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存。在多次现场勘查后,专家们认定,文物出土地正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的周长约为1200米,不仅有城墙、城门,还有护城河,形如一座城堡。

经多年的考古发掘和学术论证,业界一致认为,该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能够确认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城址之一,并将其命名为“走马岭遗址”。

前日,极目新闻记者通过无人机航拍画面看到,昔日砖瓦厂取土处因地势低洼,已蓄水成为池塘;古城遗址上的杂树被清理后,可见凸出地面的城垣,4个城门的遗迹和5个制高点突出。古城整体平面形状呈椭圆形,城垣和护城河相对清晰。

石首市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所长彭涛介绍,史前城址应包括走马岭内城、护城河和周边的屯子山、狗赶张、蛇子岭等外围城垣体系,共同构成内外双城结构。城堡最高处距地面有13米,测算古城的内城面积近10万平方米,加上外城总面积约36余万平方米。

考古发掘

万件文物丰富长江流域古文明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10年间,国内外考古专家纷至沓来,对走马岭遗址进行研究和调查。

古城遗址中,清理出了保存较完整的城垣、房屋、灰坑和墓葬等遗迹。而出土的石钺、陶鼎、陶罐等器物,生动再现了长江中游远古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场景。

考古发掘,共计出土文物1万余件,现藏于荆州博物馆和石首市博物馆等地。

在荆州博物馆,记者看到源于走马岭遗址的石钺、陶猪、玉珠、镂孔豆和纺轮等。专家称,石钺代表着军权,走马岭墓葬中有许多出土,证实新石器时的古城有军事功能。憨态可掬的陶猪背上,竟然还有一个小孔,专家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陶埙的乐器,将猪的形象运用于乐器上,“还意味着,当时的先民已对猪进行驯化、利用”。

在造型精美的镂孔豆上,镂刻着菱形几何图形。遗址公园管理所所长彭涛说,新石器时代还没有数学,但当时走马岭已出现几何图形。

专家论证认为,走马岭城始建年代应不晚于距今5300年前的屈家岭下层文化,大致与郑州西山城、杭州良渚城等年代相当。史学界曾有“古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并由此扩展到长江流域”观点。然而20世纪下半叶,长江流域众多的考古发现,对这一论断有了新的看法。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余西云说,走马岭城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有内外层结构的史前城址,对城市发展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前,考古学家普遍认为,走马岭遗址包括了大溪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早、中、晚期,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等六期文化遗存,为研究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的原始社会史、经济发展史,长江流域古文化的起源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价值非凡。

开掘历史

遗址公园可沉浸远古农耕场景

走马岭遗址的发现,使其立刻成为“荆州鼻祖式历史文化遗址”。目前,文保专家正在对发掘文物作修复保护,考古学家也更加紧对文物的研究论证。

在遗址公园管理所的库房,记者看到来自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的工作人员,在清理碎片、修补复原并作信息归档。

今年65岁的张从翠已退休十多年,她和团队已在走马岭遗址连续工作近2个月,任务是在1000多片陶器碎片中,不断找出相邻两块,拼接、粘合,最后形成一件完整的器物。

张从翠说,还原历史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到直接物证,而每一件新发掘的文物就是诉说历史的最有力证明。有时为拼接一件陶器,她要花费三四天甚至更长时间,“相比同一时期的省内其它地方,走马岭遗址的碎片显得更细碎,拼合的难度更大。”

一件件修复完成的文物被记录存档后封存。它们将会被送往即将建成的石首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文物陈列馆,供游客观赏、学习和交流。

彭涛说,正在加紧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武汉大学达成考古合作项目,对走马岭文化进行深层次解读,让民众近距离地参观遗址。

遗址公园将按照“一轴、一心、两带、多点”总体布局和展示结构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重点以城垣、城壕及城内的房屋址、文化层断面、水门遗迹等作为整个园区的核心展示区,再融入滨湖景观带和农业景观带,将园区的多个重要展示节点串联成线,并划分为遗址类、景观类、设施类和体验类功能区。

“游客既能直观感受远古遗存的文化魅力,还能沉浸式、场景式体验远古生活场景。”彭涛表示。记者在园区内看到,几处仿远古人生活场景的茅屋和景观小品已搭建完,有闻讯而至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走马岭遗址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也是长江流域、洞庭湖平原珍贵的旅游资源。彭涛说,遗址公园将结合乡村全面振兴,建成融文物展示、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和水上游乐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青青芳草兮,巍巍古城墙。护城河畔兮,菁菁黍稷黄。男子制陶兮,女子采榆桑。渔猎农耕兮,袅袅炊烟香。”彭涛仿楚辞格律,给公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田园图景,正如许多古文人笔下的世外桃源。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责任编辑:谢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