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指导,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中华鲟保护联盟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北京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328中华鲟保护日”活动在全国多地启动。本次活动主题为“保护中华鲟,从了解开始”。
中华鲟增殖放流
为巩固第一届“328中华鲟保护日”成果,加强中华鲟保护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极度濒危物种中华鲟保护工作的认识,在本次活动中,中华鲟保护联盟将通过线下科普讲座、研学实践、展览展示、知识竞赛及线上直播等方式,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吸引公众关注长江生态保护,积极参与中华鲟保护事业。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北京海洋馆、南京长江江豚科教中心、宁波海洋世界、长沙海底世界、贵州龙川极地海洋世界、洛阳龙门海洋馆、西双版纳水底世界、昆明融创海世界等多家单位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中华鲟是长江珍稀特有物种,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属于大型溯河洄游鱼类,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属于极度濒危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中华鲟野外种群岌岌可危,已多年未被监测到野生自然产卵迹象。同时,由于中华鲟栖息地范围广,活动区域辽阔,历史上分布在金沙江冒水段以下超过3000km的长江,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分布在葛洲坝下游约1700km长江干流江段,以及我国和周边国家近海水域。由于保护战线长,加之渔民对中华鲟物种认识不足,经常出现误捕现象,使得种群保护难度进一步加大。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国启动长江“十年禁渔”,出台第一部流域保护法——《长江保护法》,并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长江保护从此有了法律保障。中华鲟作为长江旗舰物种,生长周期长,保护工作任务重,不仅要开展产卵场、洄游通道等关键栖息地保护及修复,更要加强广泛宣传,着重提升沿江沿海渔民保护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工作,自觉将保护意识转化为保护行动,形成并保持“不捕捞、不伤害、重保护”的良好氛围。2021年,在有关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倡导下,3月28日被定为“中华鲟保护日”,开启了中华鲟保护新征程。
中华鲟保护联盟作为凝聚社会力量开展中华鲟保护的重要平台,将持续关注长江资源环境和生态安全,扎实开展中华鲟资源养护和保护工作,有序推动落实《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为长江大保护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
责任编辑:张晓曼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